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劝大众勿造口业2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18 09:44:52
二、说僧过恶 犯大重罪诗曰:  佛说僧伽福德人 真诚礼敬胜求神 宁焚塔寺投崖死 莫毁三尊种苦因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犯无量重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破戒诸恶苾蒭,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

二、说僧过恶 犯大重罪

诗曰:  

佛说僧伽福德人 真诚礼敬胜求神

宁焚塔寺投崖死 莫毁三尊种苦因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破戒诸恶苾蒭,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  

“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后略)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 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蒭 犹胜一切外道众

(前略)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蒭罪。我尚不许诸苾蒭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何况驱摈……汝今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

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二者不和僧众于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三者不和僧众于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八者众多苾蒭、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同样也是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戒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一,佛陀告诉迦叶尊者说:“不说他人实不实罪,亦不见他过犯。(中略)”

重说颂曰:

他罪实不实 终不而言说

设睹诸过犯 如同不见闻

  《佛说决定总持经》佛陀告诉无怯行菩萨说:“此族姓子过去世中,诽谤横枉辩积法师(为菩萨),言毁法戒不随禁业,以是罪故堕于地狱满九万岁。罪毕出生人间,五万世中堕于边地,迷惑邪见罪盖覆蔽,六百世中常当生盲(生为瞎子),喑哑无舌(哑巴)不能言语。(中略)假使有人皆取众生挑其两眼,斯罪虽重尚可堪任劫数尽竟,若有害意向于法师(宣说僧众是非),罪之劫数复过于彼……其有诽谤法师者,则谤如来。”

  《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众)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其罪业超过毁破佛塔和佛像的重罪。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说:“(前略)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中略)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此中所谓菩萨,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佛说华手经》卷七说:“佛告舍利弗:若人作碍坏菩萨心,得无量罪。如人欲坏无价宝珠,是人则失无量财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坏日宫殿,是人则为灭四天下众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当知破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若复有人破戒不信,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其罪正等。舍利弗!置是恶心出佛身血,我说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何以故?起五无间罪尚不能坏一佛之法,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法。舍利弗!譬如杀牛则为已坏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慧。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骂呰毁坏菩萨心,当知此罪过五无间。”世间若无僧众则无佛法,所以宣说僧众是非的人,就是毁灭佛法,其人罪业无量无边。

  《谤佛经》中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前略)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于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后略)。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众生眼目罪聚,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所有恶业过彼罪聚。若断一切诸众生命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师,生于恶心,迳回面顷,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谤法师,即是谤佛。”毁谤法师(无论其事真假),罪同谤佛;其毁谤者,必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

《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佛言:地藏!(中略)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诸人等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常所远离。”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中狮子意菩萨禀白世尊说:“若有出家之人身披法衣,妄求财利,我慢贡高,若王臣等敬重供养,应无福利。”

  佛言:“狮子意菩萨!莫作是说。譬如有人迷闷倒地,依人扶策,即得身起。亦如大象陷彼泥中,而人不能起彼象身,须得别象扶翼而出。又如有人受灌顶王,或于后时失彼王位,凡常之人无能护卫,唯有力大臣威势强勇能复王位。狮子意菩萨!我(佛)教法中亦复如是,若有依法者,不依法者,俱是佛子,皆成利益。若生轻毁,何处得福?”由此可见,凡夫若轻视僧众,必无福报,更何况说僧过恶?凡夫业障深重,若轻视僧众毁谤三宝,必堕三涂恶趣。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拘楼孙佛说此偈为禁戒:

  不诽谤于人 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 谛观正不正

  毁灭佛塔(佛寺)破坏佛像,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尚不及说比丘(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动道人心的人,必堕恶趣。

  《月灯三昧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童子偈云:

所有一切阎浮处 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 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 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 其罪获报多于彼

  《中阿含经》卷三,佛陀告诉诸比丘说:“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中略)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少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盐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佛陀告诉诸比丘说:“若有众生妄语者,种地狱罪,若生人中为人所轻,言不信受,为人所贱。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妄语所致。

“若有众生两舌者,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心恒不定,常怀愁忧。所以然者?由彼人两头传虚言故。

“若有众生粗言者,种三恶道之罪,若生人中,为人丑弊,常喜骂呼。所以然者?由彼人言不专正之所致也。

“若有众生斗乱彼此,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多诸怨憎,亲亲离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斗乱之所致也。”

诗曰:  

须知口祸债难偿 一语能招万世殃

智者三尊恭敬礼 痴人七慢毁资粮

从前,释迦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大哥罗比丘,长期住在墓地(烧尸、弃死人之处),修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为衣,又以人家祭飨亡灵的五团物为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获得一点祭品充饥。否则,他就饥饿得身体羸瘦,四肢无力。

(编者注:此处原文为:若人多死时,大哥罗身体肥盛,不复数往城中乞食。若无人死时,大哥罗身形羸瘦,数往城中巡门乞食。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逝世,亲族们为他严饰丧礼,然后送到弃尸林火化,他妻子及其女儿在旁边啼哭。是时,大哥罗比丘在看烧死尸。婆罗门女看见比丘之后,禀白她的母亲说:“妈妈!今此圣者(印度人称呼出家人为圣者)大哥罗,好像瞎眼的乌鸦,守尸而住。”当时有人把这话告诉比丘。诸比丘就把婆罗门女说的话禀白世尊。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彼婆罗门女,自为损害。我声闻弟子德若妙高。作粗恶言,共相轻毁,缘斯恶业,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此时远近人民都在互相传闻,说:“世尊记彼婆罗门女,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

其母听到此语说:“佛记我女五百生内常为瞎乌,何苦之甚!”于是即带其女来到佛陀座前,顶礼世尊之后,恳求佛陀说:“世尊!唯愿慈悲宽恕此小女无知,她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敬请世尊容舍她吧!” 

  佛陀告诉婆罗门妇说:“我怎么会恶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轻心粗语,造此口业而堕于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恶意,才堕此旁生中,否则当堕地狱。”女人听后即便离去。(事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

婆罗门女心无恶意,只说大哥罗比丘“犹如瞎乌”这句话,便五百世堕在旁生中生为盲乌鸦。如今,有人以嗔恨心骂辱僧众,造此口业,当受何种恶果真是无法想象!如今,有人以嗔恨心骂辱比丘僧众,其人造此口业,不知道会受什么恶报?

《辩意长者子经》中佛陀以偈颂告诉长者子说:

欺诈迷惑众 常无有至诚

\

心口所作行 令身受罪重

若生地狱中 铁钩钩舌出

洋铜灌其口 昼夜不懈休

若当生为人 口气常腥臭

人见便不喜 无有和悦欢

常遇县官事 为人所讥论

遭逢众厄难 心意初不安

死还入地狱 出则为畜生

辗转五道中 不脱众苦难

又说:  

人心是毒根 口为祸之门

心念而口言 身受其罪殃

《妙法圣念处经》卷二,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宁持利刃,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 (中略)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愚迷诸有情 贪财行虚诳

地狱业所牵 焚烧受诸苦

\

亦如诸毒药 自饮还自害

造业亦复然 似影恒随逐

又如出火木 生火能自害

苦果随恶因 自作应自受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佛告阿难,尔时三藏比丘,以一恶言诃骂上座,五百世中常作狗身。一切大众闻佛说法,皆惊战悚,俱发声言:怪哉!苦哉!世间毒祸莫先于口。尔时无量百千人,皆立誓愿,而说偈言:  

假使热铁轮 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 而发于恶言

假使热铁轮 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 毁圣及善人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佛陀告诉诸比丘,颂曰:

于佛起恶心 毁谤生轻慢

入大地狱中 受苦无穷尽

有诸数取趣 于师及比丘

暂时起恶心 命终堕地狱

若于如来处 起大嗔恨心

皆堕恶道中 轮回恒受苦

《分别业报略经》说:  

粗言触恼人 好发他阴私

刚强难调伏 生焰口饿鬼

《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说:“有四种魔,云何为四?一者贪著财物,二者亲近恶友,三者障碍法师,四者于法师说陈其罪过(宣说出家人是非,此人便是恶魔)。是等众生由此业故当受贫穷,不见善友,远离尊师,作邪见想,说无因果,堕于地狱,受诸剧苦。”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成语名称以防未然成语拼音yǐ fáng wèi rán成...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成语名称以防不测成语拼音yǐ fáng bù cè成...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成语名称以鱼驱蝇成语拼音yǐ yú qū yíng成...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成语名称以长攻短成语拼音yǐ cháng gōng duǎ...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