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善导大师:六字名号机法一体,称名念佛具足信愿行,而且是正定业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5 09:43:27
本帖最后由 佛教常兴 于 2014-1-28 16:44 编辑 摘自 《观经四帖疏》纲要五、六字名号机法一体具信愿行是正定业 善导大师于〈玄义分〉言: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此名为「六字释」,大师以此「六字三义」诠释「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名号所具备的德义。这是《四帖疏》中最重
本帖最后由 佛教常兴 于 2014-1-28 16:44 编辑 摘自 《观经四帖疏》纲要五、六字名号机法一体具信愿行是正定业 善导大师于〈玄义分〉言: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此名为「六字释」,大师以此「六字三义」诠释「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名号所具备的德义。这是《四帖疏》中最重要的释义之一,此文最能发挥楷定古今的精神。 为了显明十声称佛愿行具足的原因,而言「云何具足」等,就法体举出具足之义。 此六字三义所包含的意义有「机法门」与「愿行门」,六字有信愿行之义,信与行相对便成机法门之义,南无即是能信之机,阿弥陀佛即是救度之法,此名信行,或名机法;而信之中有愿之义,愿与行相对便成愿行门;故法体六字之中,机法一体,愿行具足。法体六字本来具足愿行,故不待众生修行回向,如实称名之中,一声一声都具足愿与行,故必得往生。 此六字释的起因,是由于当时隋唐时代的摄论宗徒,以《观经》下品下生之五逆恶人,临终遇善知识教以十声称佛,得生极乐之事,谓之「别时意趣」的方便说,亦即以为一生造恶未曾修持,直至临终虽有「往生愿」,然仅十声称名,不成「往生行」,此是「唯愿无行」,不能即时得往生,佛所言往生是方便说,真正往生是远在未来世的「别时」,不在今世的即时。以上是摄论宗徒以《摄大乘论》所言之「别时意趣」错解《观经》下下品之往生,他们将下下品的十声称名与一般称念「南无大日如来」、「南无多宝如来」等相提并论,这是他们不知净土门教理与圣道门教理的分际,而以圣道门的自力观念来看《观经》,故生此错解。这种主张阻碍净土门的弘通,很多人一听便不修净土了;《释净土群疑论》说:「摄论至此百有余年,诸德咸见此论文,不修西方净业。」 此别时意之谬见已于道绰禅师之《安乐集》第二大门第二章纠正之。今大师也奋然著作《观经》的注疏,于第一卷便设立「会通别时意趣」之一节,以破斥摄论宗徒的唯愿无行之论难。 此六字释之文有内外两面,外对圣道门中摄论宗徒的来难,显明十声称名愿行具足;向内究明弥陀弘愿的救度,并发挥念佛往生的深义。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等二十六字是说明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中具足愿行,其中「南无」之二字从机(众生)的立场说明,「阿弥陀佛」之四字从法(弥陀)的立场说明。 「南无者即是归命」:南无是归命之意,归命是归顺阿弥陀佛的救度,亦即是「二河喻」所言之「信顺二尊之意」,故归命即是「信心」。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发往生之誓愿谓之「发愿」,回转自力归向他力(弥陀的救度)谓之「回向」,「义」是​​德义之意。归命之心具有愿生的内涵,亦即之所以归命乃是为了愿生。 在此归命谓之「即是」,发愿回向谓之「亦是」,这是因为「南无」的本身是「归命」,故说「即是」,「即」是「当体全是」、「当下直接」之意,亦即是「等于」;而「发愿回向」是南无所具的德义,另外的一种含义(义别),故说「亦是」,而不说即是。 「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即」是等于,当体全是之意,所归之法体的本身是「行」,故说「即是」;「其行」之「其」字是指前面的南无归命,阿弥陀佛之名号,是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圆满万德之洪名,以此洪

\

名作为众生往生之行业。众生一旦归命念佛之时,立即拥有此行,故亦名信行不二、机法一体。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由于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洪名具足愿与行,故必定于今世往生极乐净土,昙鸾大师谓之「业事成办」。 「愿行具足」有三重之义: 1、法体名号具足愿行:愿是救度众生的大愿,亦即弥陀于因位之时五劫之间所思惟发起的大愿;行是成就此愿的行业,亦即是弥陀兆载永劫之间所苦修完成的大行。愿行圆满而成南无阿弥陀佛,因位的大愿大行之功德都具备于名号中,故此六字名号毫无欠缺地具足此愿与行。在此能具的是名号,所具的是因位五劫永劫的愿行。 2、归命信心具足愿行:众生闻其名号之威德时,名号成为众生的信心,此谓之他力信心,此信心自然具足名号所具的愿行,故说信心具足愿行。在此能具的是信心,所具的是名号中的愿行。 3、称名念佛具足愿行:众生既然具足信心,则能相续称名,其称名是信心全现的称名,亦即信心之体的名号当体显现于口业,故一声一声的称名都具足愿行。在此能具的是称名,所具的是信心中之愿行,亦即名号中本具的愿行。 法体名号具足愿行有这样的次第之故,大师说明名号之中具足愿行;法体之名号既然具足愿行,则如是信受而称名,一声一声都具足愿行;并非众生自力积功而后具足。 依前面所述名号六字之全体愿行具足故,以愿而言,六字全体是愿;以行而言,六字全体是行。不过大师将其分开解释,以南无是愿、阿弥陀佛是行,这是顺其意义的切近处而说的。 又,所谓「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并非一声称名具足一愿一行,二声称名具足二愿二行,十声称名具足十愿十行;而是显示法体之名号本身具足愿行,故声声称名,声声具足愿行,无有一声不具足愿行。故一声的愿行与多声的愿行,都不离弥陀所回施的愿行,弥陀所回施的愿行即是往生的

\

业因,业因既已圆满,则一声声都是弥陀法体名号的显现。
要之,所谓十声称名具足愿行,并非称念之时才具足,是所称之名号本身即具足愿行,今信而称之,故十声的称名当然亦具足愿行。譬如波之润物,并非成为波才能润物,而是本来水就具有润物的作用,此作用波亦具足,故波能润物。 相关:善导大师五正行之正行、助行、杂行,专称名号为正定业必定往生,杂修百中难得几个往生阿弥陀佛, 古今, 正定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黑为白 以黑为白

以黑为白成语名称以黑为白成语拼音yǐ hēi wéi bái成...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成语名称以锥餐壶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hú成...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仰事俛畜...

以防万一 以防万一

以防万一...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

仰人眉睫成语名称仰人眉睫成语拼音yǎng rén méi jié...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