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善导大师: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即乘上了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5 09:43:41
大愿业力──南无阿弥陀佛 「大愿业力」:大愿、大业、大力。 阿弥陀佛因地五劫思惟的誓愿,称大愿。 阿弥陀佛因地兆载永劫的修行,称大业。 阿弥陀佛果上无量光寿的能力,称大力。 从发愿,到修行,到成佛,合起来叫做「大愿业力」;简单讲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就是救度苦海众生的菩提愿船。五劫思惟的发愿好比是设计的过程,兆载永劫的修行好比是建造的过程。船造好了,在海上渡人了,当
大愿业力──南无阿弥陀佛 「大愿业力」:大愿、大业、大力。 阿弥陀佛因地五劫思惟的誓愿,称大愿。 阿弥陀佛因地兆载永劫的修行,称大业。 阿弥陀佛果上无量光寿的能力,称大力。 从发愿,到修行,到成佛,合起来叫做「大愿业力」;简单讲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就是救度苦海众生的菩提愿船。五劫思惟的发愿好比是设计的过程,兆载永劫的修行好比是建造的过程。船造好了,在海上渡人了,当初设计​​的用心、建造的辛苦,点点滴滴自然都在里面。做为乘客,虽然看不懂设计,也不知道怎么造船,也不懂怎样在海上驾船航行,他只要坐上船,设计师的智慧、造船工人的辛苦、船长的经验与勇气,他都享受到了。念佛人,只要会念佛,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阿弥陀佛一切的智慧与修行,我们就都用上了──这就叫「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增上缘 「增上缘」:又叫「强缘」。〈玄义分〉说:「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般舟赞》说:「正由不遇好强缘,致使轮回难得度。」凡夫众生能不能超越轮回,能不能往生净土,就看他有没有遇到阿弥陀佛的「好强缘」,有没有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强缘与弱缘 佛教讲因缘,一切事物万象都是因缘。因缘具足,再难的事也不难;因缘不具足,再简单的事也做不到。 拿往生极乐世界来说,我们愿往生的心,就是因;往生所依靠的力量,就是缘。以凡夫的身份,想往生极乐净土,很多人都感叹很难。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他不知道能往生的缘。他愿往生,因有了,能不能往生就看缘了。 强缘一定往生,弱缘不能往生。强缘是什么?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凡夫众生要往生「极乐无为涅槃界」,必须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作为强缘。前面善导大师所讲的,我们把它整合在一起来看:正由不遇好强缘,致使轮回难得度。一切善恶得生者,莫不皆乘弥陀愿。正由佛愿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得入。 能不能往生,就看我们是不是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 除此之外,凡夫众生自己所修的一切定散二善的力量,通通不够,通通都是弱缘,太弱了。要靠这个往生,那不可能。善导大师说:「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要想回向我们自己所修的杂毒之善,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那是不可能的。又说:「回生杂善恐力弱,不如专念弥陀号。」回向种种杂行杂善,想求往生,力量太弱了,不如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靠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强缘。 我们所修的那一点点善,跟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怎么比? 比愿,阿弥陀佛是五劫思惟的大菩提愿,毫不利己,专为众生。我们呢?整天所想,全是自私自利,纵发清心,犹如画水,一转眼就消了。 比业,阿弥陀佛是兆载永劫的难行苦行,三业所作,无不清净。我们呢?《地藏经》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就算诵几卷经,磕几个头,早晚功课,做点布施,也只是可怜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人天有漏福业。 比力,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以无量光寿之力救度十方众生。我们呢?只有下堕地狱的罪业之力。所以,善导大师警醒我们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念佛就是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除此以外所有一切善行,都是靠自己之力,所以全非比较。 可怜有的人,太过于看重自己那一点点善行的力量,反而看不起专靠佛力的念佛,认为专念佛往生不保险。 比如,两个人都想过大海,谁能过海,谁不能过海,那就不是看他们个人的本事,而是看他们是采取

\

什么方法,也就是依靠什么缘。如果能坐上坚固的大船,那就能够安全渡过大海;如果只是自己弄几块木板,钉一钉,想靠它过海,肯定半路要遭灭顶之灾。 凡夫众生想渡过生死大海,到达极乐彼岸,不是看他会不会修行,而是看他念不念佛。念佛就是乘坐阿弥陀佛的坚固大船,肯定往生;杂行杂善,好比自钉的小木船,恐怕还没出海就翻了,想到达对岸就更不可能了。强缘与弱因 以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强缘,一方面也反衬出我们的愿生心,不管是多么迫切、多么强盛,也都只能算是弱因。善导大师形容为:深广无边的贪瞋水火二河当中「四五寸宽的白道」,又经常被贪瞋水火所侵。凡夫这么微弱的愿生心也能往生,完全是因为遇到了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强缘! 好比要过海的人,只要他肯登大船,那么,不管他的心是怎样微弱,担心风急浪高、怕不得过,都没有关系,决定可以过。相反地​​,如果他不乘大船,不管他多么想过海、多么勇敢,都不能过。唯见佛光,不见己善 关于「善凡夫往生也是完全乘托佛的愿力」,还想多说几句。因为我们一般人总是看重自己的些微善行,而不能完全靠倒在六字名号上。一个真正谦卑、恭顺的念佛人,他看不到自己的善,他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恶,因而能完全仰投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在太阳光下面看不到蜡烛的光,你如果还看得到蜡烛的光,那说明你在黑暗的房间里面。 在《无量寿经》快结束时有一段文,当时阿难尊者听完阿弥陀佛的大愿威神、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一切众生皆可往生,他非常向往,便向西方五体投地礼拜阿弥陀佛,并秉告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我愿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并一切圣众。」话一说完,阿弥陀佛及时显现,放大光明。阿难看的景像是:所有菩萨的光明都看不到了,只是看到阿弥陀佛的一片光。经文说:「譬如大水,弥漫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像一片浩瀚的大水,高山啊、低山啊、房子啦、树啦,全都淹掉了,抬头一看,都是浩浩渺渺

\

的一片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也是这样的。「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声闻」就是阿罗汉──我们看画像,阿罗汉头上会画一个圆圈,代表他有光;菩萨头上也画一个圆圈,也代表他有光。声闻也好,菩萨也好,他们的光明都盖掉了,都隐蔽了、遮住了、看不到了。那看不到怎么样呢?只能看到佛光,「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光明代表智慧,代表功德。在佛光当中,声闻、菩萨的光明都看不到了,代表一旦进入念佛法门,所有一切修行、一切功德、一切善根、一切证悟,都不能为比,不值一提,甚至隐而不见。不见了并不是没有了,而是都提升了、增长了,提升到与佛平等。阿罗汉不见阿罗汉自己的光,见的也是佛光;菩萨不见了菩萨自己的光,见的也是佛光,跟佛一样的明亮。那更何况我们凡夫的小小善行,怎么能见得到呢! 所以,我们一个专修念佛的人,称念名号,「如彼名义,如实修行相应。」彼阿弥陀佛名号是光明名号,是「十方诸佛所不能及」的光明名号。那么,在这样一尊纯善、绝对性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中,我们是丝丝毫毫见不到自己的修行力量和自己的善行功德的。既然入「一向专称」弥陀智愿海,那就完全随顺佛愿;完全随顺佛愿,就是如实修行。 如实修行,本来是指证悟实相的大菩萨,能如真理实相而修行,凡夫根本做不到。但我们念佛,放下自己的知见,完全顺著名号的力量,那就是如实修行,如阿弥陀佛所证悟的实相而行。好像瘫子不能走路,但他坐上汽车,汽车的行就成为他的行。摘自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两种释义方法:对文增减、总显其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成语名称以防未然成语拼音yǐ fáng wèi rán成...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成语名称以防不测成语拼音yǐ fáng bù cè成...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成语名称以鱼驱蝇成语拼音yǐ yú qū yíng成...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成语名称以长攻短成语拼音yǐ cháng gōng duǎ...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