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供养与发心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15 09:45:54
供养与发心◎供养的本质是要有清净的心意和态度,并不在于行为。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从前有一个人在行路时看见地上有一尊佛像。 他想:「如果人们从佛像上面走过,他们就造了恶业。」于是他把佛像捡起来放在路边。因为他的动机是好的,所以他造了善业。 ◎由于我们是凡夫,不懂如何以特别的知识和正确的方法来做回向,因此,在修法后的回向就更具意义、更圆满了。 ◎未成佛之前有二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大

供养与发心◎供养的本质是要有清净的心意和态度,并不在于行为。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从前有一个人在行路时看见地上有一尊佛像。 他想:「如果人们从佛像上面走过,他们就造了恶业。」于是他把佛像捡起来放在路边。因为他的动机是好的,所以他造了善业。

\

◎又有一个人走过来,心想:「这尊佛像躺在这里日晒雨淋,必将毁坏。」 他想予以保护,左右一看,找到了一只破旧不堪的鞋,就拿过来盖在佛像上。 在正常的情况下,这当然是极要不得的事,可是由于他的动机纯正,此一行为给他造了善业。

◎接着又走过来一个人,他看见鞋在佛像上,心想:「把鞋放在佛像上太可恶了。」 于是他把鞋拿起来丢了。这个人也造了善业。 随后又有一个人看见这尊佛像躺在路边,他心想:「这太不敬了,不应让祂留在那里。」于是他捡起佛像,把祂放在墙头,因而也造了善业。

◎由此可知,造善业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动机。动机是最重要的,表示尊敬的方式则可有多种。礼敬外在之像,礼敬代表佛之身、语、意者,可转自心,令起敬意。是故遵守礼仪,至为重要。

◎由于我们是凡夫,没辨法去分辨所供养的对象是清净或不净的,所以在做布施的时候,只要我们的发心纯净,不管供养的对象如何,所得的功德都是一样的。

◎功德的积聚取决于我们的发心,所以做事前应想「这事是否能利益他人」,而非「这事是否有功德」。清净利他的发心本身就是功德。

◎龙树菩萨说,如果心存慈悲,要成佛、成菩萨就很容易了,这句话证明了心态是积聚所有资粮的根本。

◎基本上,智慧资粮一直要到上初地菩萨时,才能够真正地开始积聚。 因为菩萨在登初地时,才能真正证悟诸法的空性,而不只是在知见上的了解而已。

◎在许多积聚福德资粮的方法中,有一个既简单又具大效益的法,那就是以真诚的心去随喜他人的善行。

◎智慧资粮跟福德资粮是不同的。 当我们在修善行、做种种正面的修行时,我们心里还有对「自我」执着的时候,这就是福德资粮的积聚。 当我们修善行、做种种正面的修行时,心里已完全没有「自我」的执着时,这就是在做智慧资粮的积聚了。

◎在证悟诸法空性之前,也就是在登初地的菩萨前,一切所做智慧资粮的积聚,都只是一种准备的前行而已,并非真正的已在积聚智慧的资粮。

◎如何才能达到证悟诸法空性的境地? 我们必须在每次修完法后,安住在无念的状态中,为智慧资粮的积聚做准备。 此时,这还不是真正的在积聚智慧资粮;真正的积聚要等到证到初地菩萨位,也就是证得「无我」之后。

◎通常,修行后将功德回向众生时,可按照普贤及文殊菩萨的方式来回向。 以他们的知识及智慧来回向,便可积聚智慧资粮。

\

◎由于我们是凡夫,不懂如何以特别的知识和正确的方法来做回向,因此,在修法后的回向就更具意义、更圆满了。

◎未成佛之前有二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大悲心是福德资粮,可证得色身(色身、报身),智慧资粮可证得法身。

◎菩萨从初地到七地,只有在禅定时,才能够积聚智慧资粮,一旦在下了座的四威仪中,也就只能积聚福德资粮,而无法真正的积聚智慧资粮了。

◎可是从八地到十地的菩萨,便不管在禅定的座上或下座之后,都能不断地积聚智慧及福德资粮,也就是说,在此三地的菩萨,在或不在禅修的定中都是一样的。 第十一地菩萨,圆满完成福德与智慧资粮的积聚,也就是佛了。

◎对于一位初学者而言,即使非常想积聚智慧资粮,也没有办法,就只能积聚福德资粮;但不要因此而轻视了福德资粮的积聚,因为福德资粮积聚得越多,就表示越接近真正的积聚智慧资粮的境地,所以,不要放弃积聚福德资粮。

◎福德资粮仍需智慧资粮相辅相成,福德与智慧是不可分而且需要双修。 龙树菩萨云: 「愿一切众生都能圆满二种资粮,得到二种最殊胜的果报。」因为大乘分福德与智慧二法门。

◎因此,当我们以真摰的慈悲及利他的心来积聚福德,并使心置于三摩地(定)的状态中时,则不论做什么善行,例如:供养、布施或修法等,便都能成为积聚福德资粮最殊胜的法门。

◎而且这样的功德经由回向一切众生,不仅不会耗光,还会日夜不断增长。 所以,以慈悲心来积聚福德,是可以使资粮不断增长的殊胜法门。

◎做任何好事,不论是无形的、有形的,为己的、为人的,均有功德。 如果认为该功德只应归于自己,功德便很有限,因为个人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存在。 相反地,如果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人,其功德将是无限的大了;如果做了功德而不执着功德,便是做的无漏功德。

◎因此,我们平日就要积极地培养利他的心情,并且不要吝于回向功德给众生,让他们也分享我们的功德。

◎回向时,必须毫无分别心,朋友或仇敌都平等相待,也不要期望有所回报。 回向有情众生的数量如虚空般无边无际,如此我们的功德资粮也会一样的广大无边。

◎从回向的意义与目的而言,为了让数量广大如虚空般的众生能获得证悟,因此我们的资粮会积聚得很快。 福德资粮的积聚,是取决于我们回向时的心态而定。 其实如实回向会使我们的善法功德与日俱增,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会不断滋生利息一样,不会因为回向给众生而减少。

◎所以,要令善法功德不会消减,且日益增长的最好方法即是回向。 回向是一种累积功德的根本,累积功德可让我们来世生于善道,且最终将由轮回痛苦中解脱。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成语名称仰面唾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tuò tiā...

仰观俯察 仰观俯察

仰观俯察...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成语名称仰手接飞猱,俯身...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成语名称仰屋着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仰屋兴叹 仰屋兴叹

仰屋兴叹成语名称仰屋兴叹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tàn...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