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居士第七)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16 09:52:05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居士第七)慧律法师著往生居士第七佛世 差摩竭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城中,有位释迦种族长者的儿子,名差摩竭。有一天,差摩竭走到佛陀居住的地方,禀白佛陀说:‘菩萨修习何种道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且能够普遍具足三十二相。从一佛国,到另一佛国。临命终时,其心不乱,所生不堕八难之处,而常能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皆能成就一切诸法,周遍圆满地了达一切事相。彻知一切法,而无所挂碍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居士第七)

慧律法师

往生居士第七

佛世 差摩竭

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城中,有位释迦种族长者的儿子,名差摩竭。有一天,差摩竭走到佛陀居住的地方,禀白佛陀说:‘菩萨修习何种道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且能够普遍具足三十二相。从一佛国,到另一佛国。临命终时,其心不乱,所生不堕八难之处,而常能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皆能成就一切诸法,周遍圆满地了达一切事相。彻知一切法,而无所挂碍。信解并行于空性之中,而证得无生法忍。恒常以至诚心想要出家修行,而且不曾犯戒,不喜欢在家的俗务。’佛陀为他讲说菩萨忍辱布施等道行。最后说无我相无人相,一切诸法如幻如化等道理。此时差摩竭证得无生法忍,而五百位比丘,及五百位清净信士、二十五位清净信女,皆得住于不退转之地。其命终后,皆当往生西方无量寿佛的清净国土。时常护持无数佛法,并教化成就一切人民,使他们证得不退转。如是历经无量无边的恒河沙数劫,应当于此极乐净土,一生补处次第作佛。(菩萨生地经)

晋 阙公则

阙公则,赵国人。晋武帝时,居住在洛阳,其生活安闲喜悦放旷自在,平常持诵《正法华经》。阙公则往生后,他的朋友为他设置法会于洛阳白马寺。到了晚上读诵经典时,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大众仰起头来望见有一人,其身形容貌光明亮丽,并说道:‘我是阙公则,已生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来此听经。’在殿堂中的人都看见此种景象。

有一位住在汲郡名士度的人,受教于阙公则门下,其母亲时常供斋饭僧。同一天即将中午时,忽然从空中降下一个钵,正好下落在卫母的面前。仔细审视其钵,正是阙公则平常所用的钵,并且有饭盈满其中,其香味充满整个厅堂,凡是吃到钵中饭的人,七天都不会感到饥饿。支道林曾经为之赞叹说:‘伟大啊!阙公,享有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会入本具的灵性。其神识已往生西方的极乐净土,而其行迹应现于东土的京城。流连往返于广阔的天地间,既能宣流法音又有光明的身形。这哪里是只用一些赞颂的话,就能显示其不可思议的境界呢?’(大唐内典录。念佛三昧宝王论)

晋 张野

张野。字莱民,浔阳(江西九江)人。生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将田地屋宅全部都让给弟弟。平日与其亲属九族一起同共甘苦。后来,州郡政府一再地向张野征官,但他并未答应。朝廷也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官名:出入宫中,常侍帝王左右),张野也不去就任。反而到庐山白莲社,做慧远大师的弟子。在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年),与家人辞别后,进入房室中端坐而往生。时年六十九岁。(东林传)

南朝刘宋 张诠

张诠。字秀实,是张野同族的子弟。张诠不仅具有高尚的情操,而且个性高洁闲适自在,平时爱好古典乐于学道。甚至荷锄在田里工作的时候,也是携带著经典而不离身。后来,朝廷以“散骑常侍”向张诠征官,但他不去就任。而后庾悦又荐举他为浔阳(江西九江)的县令,他也不答应。不久,张诠到庐山,依从慧远大师,穷尽地研究佛经,因此精深而有所悟入。刘宋少帝景平元年(西元四二三年),张诠向著西方念佛,无疾而往生,时年六十五岁。(东林传)

南朝刘宋 何昙远

何昙远。安徽庐江县人,刘宋御史中丞(东汉后称御史台,中丞为台长,专任弹劾。)何万寿的儿子。年少时即奉持佛法,并持菩萨戒。年十八岁,当他为父亲服丧之时,因哀痛伤身而得疾病。于是归心净土法门,请僧数人来家中,忏悔宿世的业障,时间愈久而更加虔诚。有一夜,读诵经典完毕后,众僧已经入睡,而何昙远忽然自己歌咏讽诵,僧人感到奇异而问他,他答说:‘我见到阿弥陀佛,佛身放出黄金色的光明,有一丈多高,由西方而来,幢幡及莲华也跟著飘下来,充满整个虚空。佛和乐喜悦地微笑,并诏昙远我赶快去。’到五更时忽然往生。房宅中充满著芬芳的香气,经数日才散去。(冥祥记)

南朝刘宋 魏世子

魏世子,梁郡(安徽合肥东北)人,出生时正当刘宋朝代。魏世子奉持佛法极为精进,并引导诸位子女,修习净土法门。唯独妻子不信佛法。后来,他的女儿病死,七天后又再苏醒过来,即登上高座,持诵《无量寿经》。下座后告诉父亲说:‘我去世后,便往生无量寿国。我及父亲兄长,于莲华池中各有大莲华,将来当生于净土之中。唯独母亲没有,我感到非常地悲伤,所以特别回来向您们报告。’说完话后就往生了。其母亲从此以后也跟著奉持佛法。(冥祥记)

梁 庾诜

庾诜。字彦宝,河南新野县人。精博通达经史纬书占卜之学,个性喜好安静简朴,特别钟爱山林泉水。平常只吃素食穿著简劣,也不修置田产事业,为人忍辱柔和,乐于实行利益众生之德惠。梁武帝年少时即与庾诜交往。等到后来梁武帝起兵争天下时,便安排庾诜为平西府记室(掌管书记之官),但庾诜不出来任官。而后梁武帝普通年间梁武帝就任皇帝后,再度诏请他为黄门侍郎,庾诜又推说生病而不去就职。

到了晚年,在屋宅内建立道场,六时礼忏,持诵《法华经》,每日一遍。有一天夜里,忽然见到一位修道人,自称是愿公,其容貌举止非常奇异,称呼庾诜为“上行先生”,并拿香给他而离去。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西元五三二年)庾诜白天睡觉时,忽然惊醒过来说:‘愿公又来,我不可久住。’说完后即往生。整间屋室都听闻空中唱云:‘上行先生,已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了。’时年七十八岁。(南史)

梁 高浩象

高浩象。山东东平县人。平日拒绝宾客而寂静地生活,每日持诵《无量寿经》,曾经于禅定中,乘坐红色的莲华,漂浮在白玉池上。刚开始并没有见到佛,于是即在莲华上,倾心仰望恭敬祈请,终于远远地望见阿弥陀佛的金容,其光辉四处映照。有一天晚上,忽然见到众菩萨来迎接,于是寂然而往生。(佛祖统纪)

隋 宋满

宋满。恒州(河北正定县)人,出生时正当隋朝。平日坚志修习净土法门。每次持念佛名,便以豆子计数,后来豆子念满三十石之后。便设斋供佛,此时有三位僧人到法会中乞食。僧人应供之后,突然香华布满空中,三位僧人飞腾而去。不久之后,宋满即面向西方坐脱往生。(佛祖统纪)

唐 郑牧卿

郑牧卿。河南荥阳县人,全家都修习净土法门。唐玄宗开元年间(西元七一三~七四一年),郑牧卿病重,有人劝他吃鱼肉,郑牧卿不答应。只是手里拿著香炉,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净土。忽然之间闻到异香非常浓郁,接著就往生了。他的舅舅尚书苏颋,梦见有一朵宝莲华盛开,而郑牧卿则坐在宝莲华上。(佛祖统纪)

唐 李知遥

李知遥。长安人。平日坚志净土法门,以五会念佛,引导众人信受佛教。晚年生病,有一天忽然说:‘和尚来了!’于是盥洗漱口更换衣服,并在炉中燃香,然后走出厅堂向著虚空顶礼。此时忽然听到空中说偈云:‘报汝李知遥,功成果自招,引君生净土,将尔上金桥。’李知遥即退后靠著床而坐,刹那之间安然而往生。此时异香满室,大众皆闻到异香。(净土文)

宋 孙忠、二子

孙忠。明州(浙江)人。孙忠很早就仰慕西方净土,平日素食并且严持戒律。在府城的东边,建筑一间小庵,挖掘二个池塘,其中种植白色的莲华。然后,沿著池塘边建造楼阁,每月聚集大众而组成念佛会。孙忠曾经见到佛身显现于空中,急忙走出屋子,并呼唤他二个儿子来,一起礼拜,经过一段时间佛身才隐没,后代的人因此将其地取名为“驻佛巷”。

北宋哲宗元祐八年(西元一○九三年),当时释可久已往生西方净土(见净土圣贤录易解第一册二六二页)。过三天又回来,说:‘我见到金台上标示孙忠的名字。’说完后,又往生了。此事经过很久之后,孙忠生病,请僧俗二众共百人组成念佛会。孙忠忽然仰起头注视虚空,然后合掌问讯,双手结手印,安然而往生。此时全城的人都听到天乐闻到异香,渐渐地向西而隐没。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承继他的志向修习净土行业,后来都面向西方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左伸

左伸。天台(浙江)临海人。依从神照法师受菩萨戒。后来,听闻大乘的法要,而豁然开悟。从此以后,严谨地奉持戒律,并恭造西方三圣之像,早晚虔诚地礼拜供养,发愿求生极乐净土。左伸一生持诵《法华经》共三千四百部、《金刚经》二万卷。宋哲宗绍圣二年(西元一○九五年)秋天,生病,请他出家的儿子净圆,唱诵《法华经》的经题。不久,左伸梦见三位庄严雄伟的人,站立在江边的高地上,召唤左伸上船,然后突然快速地往西而行。左伸于是知道再过一段期间就可往生西方净土,因而请僧众诵持《阿弥陀经》。不久突然说:‘我已见到佛光。’随即沐浴更衣,并告诫其家人不要哭泣,也不要靠近我的面前。然后端坐,结手印而往生。(法华持验记。佛祖统纪)

宋 孙良

孙良。钱塘人。平日隐居,阅读《大藏经》,尤其通达《华严经》的宗旨。曾经依止大智律师受菩萨戒。每日以诵念佛名万声为功课,历经二十年而不中断。有一天,忽然命令家人,请僧人来唱念佛名,才经过半天,孙良望著虚空合掌,说:‘阿弥陀世尊及菩萨,已经乘著莲华而降临。’说完后即退后端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贾纯仁

贾纯仁。湖州(浙江吴兴县)人。平日持长斋,修习净土法门。有一天,身现疾病,向著西方念佛,然后静坐而往生。当时,贾纯仁的头顶上有散发白光的圆相,并且异香满室。(佛祖统纪)

宋 范俨

范俨。仁和(杭州)人。平日饮食清简,不牵缠世俗的尘缘。曾经说:‘人生只不过是百年旅游漂泊的过客罢了!还有什么好贪求的呢?’范俨每日持诵《法华经》,并且亲手书写一部,以求生极乐净土。北宋徽宗大观年间(西元一一○七~一一一○年),有一天,忽然见到普贤菩萨乘著六牙白象,放金色光,并告诉他说:‘你时常持诵《法华经》,念阿弥陀佛圣号,因而得生极乐净土,所以来通知你。’经过一夜之后,范俨面睹众圣垂手接引,于是就座,恭敬合掌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孙忭、母龚氏

孙忭。钱塘人,号无诤居士。平日闭门隐藏形体,每天阅读《华严经》、《金刚经》等诸经典,并以净土法门为依归。其母亲龚氏修习净土法门,有一天突然生病,请清照律师为她说法,然后端坐而往生。不久之后,孙忭梦见到了净土莲池,见到清照律师在他身边。而旁边有一人拿梵字帖给孙忭,他看不懂,那个人便说:‘请你十三日来用斋。’当时正是十二月,等到约定的日期到了,孙忭忽然生病,有位僧人前来探病,想要为他祈祷。孙忭却说:‘生死之事已定,何必祈祷呢?’随即通报清照律师说:‘弟子要暂时与师父离别。’于是跏趺而坐并结手印,向著西方坐脱往生。隔天,清照律师前来,为他说法封龛,然后回到庵中,三天后清照律师也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 唐世良

唐世良。浙江会稽人,严守戒律奉持佛法,每日都精勤地礼拜。老年时得疾,但是依然不曾就枕而睡,曾经诵《阿弥陀经》十万部。有一天,告诉家人说:‘佛来迎接我了!’说完之后即礼拜,然后坐著往生。当时有位修行人名宗利,住在道味山,夜里梦见西方的天空有异光,并且充满幢幡宝华及悦耳的天乐,空中有声音说:‘唐世良已经归于极乐净土了!’(佛祖统纪)

宋 陆浚

陆浚。浙江钱塘人,年少时为官,经过很久一段时间之后,舍弃官职,参加西湖念佛会,以西方净土为归。每当在佛前忏悔时,无不声泪俱下。平日与友人相见,说到极乐净土的因缘殊胜,未曾不感慨而呜咽悲泣,只恐怕他自己此生不能得度、净业难以成就。临命终时,请圆净律师为他开示净土法门,讽诵《观无量寿经》到上品上生章,圆净律师告诉他说:‘此时正好可去!’陆浚说:‘众圣尚未到齐,且稍待一会儿!’于是起身走向竹床,面向西方端身正坐,顷刻之间即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王阗

王阗。字无功,明州(浙江)慈溪人。一再地考进士,但是都没中第,平日粗布为衣饮食清简,到处遍参讲经的座席。晚年,专修念佛三昧,著作《净土自信录》,其自序说到:

‘我佛的净土法门,如果以一言来统摄说明之,即是“以凡夫之身而获得不退之位”而已!何以故?在此土修行,圆教初信的菩萨,小乘初果的圣人,邪见三毒永不复起。此为断惑而启发悟入,初入圣人之流,隔生也不会失去其所证的境界,能够超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四趣,不失人天之身。至于在凡夫地之中,虽然能够伏住无明之惑而有所悟的初心菩萨,一旦经过生死交关非常之变,则忘失其所修所证之境界。是故遇到逆缘,或者可能退失,仍然堕入痛苦恶道的也是有的。

至于所谓的凡圣同居土,像西方极乐世界等,虽然具有三界,但是只有人天而无恶道。因此一切含识有情只要能够往生净土的,即能永远脱离四恶趣。而种种助缘都具足,寿命不可计量,纵使是最钝的根器,只要一生熏习修行,没有不证果的,哪里还有退失佛道的事呢?诸佛如来赞叹净土的本意,不过就是此事。况且圆教根机而体悟佛道,此乃是最上乘的净土行业,如果能够加上愿力来引导之,即能登入上品。若是愚钝朴实之人,只要能够念佛发愿的,无不往生净土。呜呼!如果我们观察了解净土法门,则知道圣人并不曾放弃任何一位众生啊!而那些固守顽空的人,也仿效人家最上乘的无碍无修,生起障碍自己的心,断绝他人学习之路,可不哀哉!’

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西元一一四六年)四月丁卯日的夜里,忽然闻到异香满室,告诉他的弟子沙门思齐说:‘此乃是我净业所感。’说完后即沐浴更衣,面向西方趺坐而往生。焚化其遗体,得到舍利子如小米大的有一百零八颗。(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宋 王日休

王日休。字虚中,庐州(安徽合肥)。南宋高宗年间(西元一一二七~一一六二年)考取京城太学的进士,但是他却放弃而不就任官职。王日休精博贯通群经,而且训诂注解《六经》、《论语》、《孟子》的文义有数十万言,有一天突然全部将之舍弃。后来专修西方净业,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每日以礼佛千拜为功课。曾经著作一书名为《龙舒净土文》。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乞丐、僮仆奴婢、官署中的差役,以及优人艺妓等这些人,王日休都以净土法门,劝勉引导他们归依佛门。《龙舒净土文》的文章浅显且善于应用权巧譬喻,非常详实而恳切,就好像是父兄在教导子弟一般。王日休每天早晨起来礼佛,并祝祷发愿言:

‘弟子王日休,谨为尽虚空界的一切众生,燃香恭敬礼拜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切正法以及一切诸大菩萨、缘觉声闻圣众。希望能成就一切的善愿,救济拔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临命终时,一刹那间便见阿弥陀佛,证得无生法忍,具足六种神通。以此娑婆世界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由极乐世界来此间教化众生,渐渐使得南阎浮提、尽此娑婆世界乃至于十方无量无边世界,都转变为清净极乐的世界。’又祝愿云:

‘弟子王日休,为此南阎浮提无论大小巨细的一切众生,恭敬礼拜诸天、天帝、日月、后土及一切的神灵地祇。为这些众生感谢其覆载照临、生养卫护之恩。谨为这些众生,念南无释迦牟尼佛一百零八遍,以种下至高无上的善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百零八遍,以结无上的善缘。愿这些众生,常沐浴在诸佛伟大的恩泽下,欢喜相向,不相争相杀,不弱肉强食也不互相欺凌。进修佛法,脱离苦海,而使南阎浮提变成极乐世界。’又祝愿云:

‘弟子王日休,谨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恭敬礼拜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诸大声闻诸上善人。仰望诸圣贤们大慈大悲,怜悯忆念众生沉沦苦海,无有出期,因此特别展现神威,互相劝勉,而分身于此中国的国土中,教化众生,使众生不相争相杀,不相欺相凌。将此浇漓的恶世,转变为仁慈长寿。以及于南阎浮提、尽此娑婆世界及十方浊恶世界,能分身为国王大臣、文武百官以及庶民之长者,来教化众生同修佛道,脱离苦海。而使得中国乃至于十方浊恶世界,都能变成清净的极乐世界。’又祝愿云:

‘弟子王日休,身处于五浊恶世的罗网中,宿业深重,愿为以前所杀的众生、所吃的众生以及南阎浮提所杀所食的一切众生,每日诵念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一百二十遍。仰望如来大慈大悲,藉著王日休所诵念如来的名号,一声一如来而度一众生。竭尽我所诵念的次数,而度一切众生,同生极乐世界。’其详细的内容,都记载于《净土文》中。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西元一一七三年),住在江西庐陵,有一位名为李彦弼的人,患有疾病,病重将死,梦见有一位自称是龙舒居士的人,告诉他说:‘你起来吃白粥,你的病将会痊愈。你是否还记得阙仲雅曾经教你修行的捷径?’李彦弼答说:‘每日念佛不间断。’李彦弼梦醒后,要了些粥来吃,吃完后疾病立刻就痊愈了。李彦弼在此之前就听闻过王日休的名声,于正月的时候,就命令诸子弟前往求受教化。诸子弟们不久之后回来说:‘王日休即将往生的前三日,向道友辞行,勉励他们要精进地修行净业,并说他即将要走,不能再相见了。到了往生的那一天,王日休对徒弟学生们讲经说法完毕后,礼佛念佛仍然如同平时。到了三更(夜一至三时),忽然高声称念阿弥陀佛数声后,大声唱言:“佛来迎接我了!”说完便站立而往生。’

\

到了四月五日李彦弼生病,四月十九日时梦见王日休叫他吃白粥后病就痊愈了。后来,看见王日休的画像竟然与他梦境中的样子相符合,于是为了感念他而雕刻一尊王日休的像,并记述其事迹而流传远近,从此以后只要是江西庐陵县的人,大多都供奉王日休的像。宋度宗、宋恭帝年间(西元一二六五~一二七五年),吕元益重新刻印《净土文》至(祝愿篇)时,在书版中获得舍利子三颗。吕元益的叔父将此事记载收录于祝院篇的前面。(乐邦文类。净土文)

宋 楼汾

楼汾。明州(浙江)人,其兄长楼宝洲,喜好研究佛教经典,常常与出家众谈论佛法,而楼汾则在旁边倾听,因此对佛教的信心越来越恳切。年二十二岁患病,于是一心一意立志要往生西方,并禀告父母说:‘只要能够得生净土,就能见佛闻法,世间哪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事呢?’于是请僧讽颂《观无量寿佛经》,并设立佛像面对著卧床,楼汾对著佛像注视很久,然后说道:‘我已身在西方了!’然后称念佛名,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张元祥

张元祥。长安人。平时就常常念佛从不中断。有一天,告诉家人说:‘西方的圣人来到此地,等我吃完饭后,便与他们一起到净土。’吃完饭后,张元祥焚香面向西方,端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元子平

元子平。不清楚他的出身。平日亲近京口的观音寺,念佛诵经。有一天,忽然听闻空中有天乐,于是面向西方坐化往生,异香经数日不散去。(佛祖统纪)

宋 姚约、僧景懿

\

姚约。湖州(浙江)仙潭人。专心钻研佛教经典,后来觉海友公兴办净业社,而实际上是由姚约处理净业社的事情。某天姚约忽然告诉友公说:‘长久以来就厌恶这个充满忧苦、动荡不安的世间,再过几天我就要往生西方了,请师父您为我助念往生。’于是友公每天便为他诵念佛名。有一天,姚约自己就座而往生。不久,托梦给友公说:‘弟子姚约已经往生净土了,这都是仗著师父您助念的力量。’友公问:‘我想要跟随你游历西方,可以吗?’姚约答:‘师父您世寿未尽,但寺院中的景懿法师应当会先来。’景懿法师是同一净业社的出家众,经过一个月景懿法师便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 梅福

梅福。松江人。平日诵经持戒,一心系念西方净土。临命终前预知时至,于是断绝食物只有饮水,称念大势至菩萨圣号。到了第七天,梅福事先洗澡沐浴更换衣服,然后端坐告诉大众说:‘大势至菩萨,现今来迎接我了!’才一说完便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胡嵩

胡嵩。湖州(浙江吴兴县)人。平时深信仰慕佛法,修诸功德。有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佛告诉他说:‘你可以建造房屋来迎请我。’胡嵩于是建造楼阁,用来供奉阿弥陀佛。临命终的晚上,忽然说:‘阿弥陀佛放光照我!’说完后即往生。(佛祖统纪)

宋 陆伟

陆伟。钱塘人。本来是州吏,到了中年厌离俗世,勤修净业。后来,组成法华、华严二社,二个社各有一百多人,历经二十年便成为庞大的莲社。陆伟曾经亲笔书写《法华经》、《华严经》、《圆觉经》、《金刚经》及《金光明经》等诸经。有一天,自己更衣正身端坐,唱念佛名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阎邦荣

阎邦荣。池州(安徽)青阳人。中年时,曾经遇到僧人劝他修行净土法门,并持诵往生咒,阎邦荣因此断绝荤腥血肉之食。从此以后,每天早上面向西方诵咒千遍,并率领家中男女一起同声持诵,如是修行达二十年之久。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西元一一九○年)正月初一,阅读《大般涅槃经》而感叹地说:‘人生只不过是梦幻罢了!我有什么可眷恋的呢?’三月初一,闻到异香芬芳浓厚,经过一日仍不消散。而他的儿子则梦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遍照整个屋子及厅堂,都呈金色。过了五日,早晨起来,按照平常课诵完毕之后,回头向家人说道:‘我今日要走了!慎勿来挠乱。’于是面向西方闭目,正身端坐。太阳刚过了正午之后,突然欣喜地站起来说:‘我去也!’接著便起立行走数步,舒展双手结手印,面带微笑而站著往生。(乐邦文类)

宋 吴克己

吴克己。字复之,自号铠庵居士,居住在安徽的浦江。曾经以眼疾为苦,有人劝他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吴克己遵从而持念圣号,后来眼病痊愈,因此生起甚深信心。有一天,阅读《楞严经》到经中的“空生心内,犹云点太清”于是豁然开朗如启迷蒙。后来读《宗镜录》,经过一段时间,便有所领悟契入。曾著作《法华枢键》,回向极乐世界,曰:

‘不读《法华经》,无以明了我心本自具足妙法。不生极乐世界,无以印证我心本自具足妙法。如来谆谆开示教诲,智者大师恳恳宏扬经典,佛陀与祖师的垂怜慈悲,并没有不同。’南宋孝宗乾道年间(西元一一六五~一一七三年),居住在苏州,与宝积实公共同组成莲社。后来,请工匠绘画十界九品图于正堂下两旁的屋子,一边是显示万法唯心,一边是指示往生西方的捷径之路。社友钟离松为此事作文记载之。南宋宁宗嘉定七年(西元一二一四年)冬天,吴克己往生于宝山,留下遗言,表示要以出家众的方式荼毗。世寿七十五岁。(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元 陈君璋

陈君璋。浙江黄岩县人。出生于元朝。年四十岁时,一心皈依佛法。与妻叶氏一起诵《法华经》,并将持经功德回向求生极乐净土,如是历经二十年。后来陈君璋病得很重,叫他的儿子陈景星扶他坐起来,陈君璋说道:‘我要回去了!’儿子问说:‘回去何处呢?’陈君璋答:‘没处去。’并且要求死后要用沙门火化的方法处理之。然后合掌称念阿弥陀佛而往生。(往生集)

元 王九莲、亡父

王九莲。不清楚他的出身,元朝时代的人。虔诚修行净土法门,并且依照经典作种种的观法。然而他夜里所梦见的佛,皆是肖像不是活佛。有一天,遇到僧人寂公,王九莲向他禀告梦境的事。寂公说:‘这很容易啊!你能回忆起你先父的容貌吗?’王九莲答:‘能。’又问:‘梦见的容貌与生时有不同吗?’答:‘没有不同。’寂公说:‘佛本来就无相,只因众生心而有相。你想见佛,就以你先父作阿弥陀佛想,作眉间白毫放光想,作面如真金想,作坐宝莲华想。经过一段时间观想成了,渐渐地就可以见到他的形体愈来愈高大,遍满整个虚空界,如此就能见到活佛了!’于是王九莲便如法修之,从此以后每次梦见先父,心里就认定他是佛。久而久之,梦境中他的父亲就引他坐在莲华上,为他解说佛法心要。王九莲因此心开悟解,于是更加精进修行。有一位与父亲同辈的马姓儒生,从远方客居回来,看见王九莲说:‘某日,我患重病,被地府的冥吏所捉,历经诸地狱。正感到惶恐危急的时候,忽然有金光照身,光中有一人坐在莲华上,呼唤我的名字。仔细一看竟然是尊父。尊父命令冥吏送我回来,于是我便复活了。我实在不明白,尊父竟然修行到如此的境界!’王九莲于是告诉他原因。马姓儒生因此深受感化,也誓愿同修净业。(琅环记)

明 杨嘉祎

杨嘉祎。字邦华,吉安(江西)泰和县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中秀才。年少时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后来,专心钻研佛教经典。年十三岁,持不杀戒,连跳蚤虱子等小动物也不敢伤害。到了二十多岁时,进入南京最高学府国子监。不久疾病发作,梦中神游地狱,见到地藏王菩萨于冥阳殿。梦醒后即从事放生之业,且延请僧众诵经,唱念佛号。不久之后告诉众人说:‘我将往生了!青色莲华出现在我前面,难道这不是往生的瑞相吗?’于是昼夜唱念佛号不曾间断。

命令侍者熄灭蜡烛,说道:‘我常在光中,不须要蜡烛。’侍者问:‘见到什么呢?’杨嘉祎答曰:‘莲花绽开而有四种颜色。’再问:‘是否见到阿弥陀佛?’答:‘见到阿弥陀佛千丈身。’又问:‘观世音菩萨呢?’答:‘身与阿弥陀佛相同,唯独不见大势至菩萨!’说完后,忽然跳起来拈香说:‘《阿弥陀经》的功德,不可说!不可说!我已得上品往生了!’说完之后寂然而逝。(往生集)

明 陈道民

陈道民。法名明觉,江苏吴江人。自幼就茹素。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西元一五四七年),皈依于祇园法师门下为其弟子,并受优婆塞戒。从此六时精进课诵,佛号不绝于口。明神宗万历十五年(西元一五八七年)九月,预知时至,便向诸道友辞行。十七日晚上,他的妻子正点灯在做纺织,陈道民突然向妻子拱手辞行。然后坐在床角上,将脱下来的鞋子和袜子,用带子绑在一起,说:‘明天早上用不著鞋袜了!’妻子急著呼唤其儿女们环绕在他身旁看顾。到了半夜,念佛的声音停止,随即安然往生。(狯园)

明 唐廷任

唐廷任。字体如,是金华(浙江)兰诸县的秀才。天性纯朴忠厚,具有躬亲孝友的德行。不久之后觉悟到世间无常,于是倾注所有的心力在修道上。曾经参访云栖宏公,宏公教授他念佛三昧,于是更加努力修行,如是经十三年如一日。

年六十岁,正值十一月的早晨,告诉他的儿子们说:‘新春十一日,我就要走了!’到了正月十一日,便盥洗漱口,整衣端坐,并结手印,口里称念佛号,面带微笑而往生。此事发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西元一六○三年)。(往生集)

明 戈以安

戈以安。钱塘人。事奉云栖宏公为师,法名广泰。事亲至孝,喜好积行阴德。晚年奉佛非常虔诚。戈以安与僧人元素组成春、秋二社,为念佛会,并且诵念《华严经》。不久之后,戈以安说:‘我大限的日子已经迫近了!应当计画往生西方的事情。’于是闭关于一室,学习禅诵,朝夕不间断,并预先约定往生的日期。往生的前二日,其家人来探视他,家人感到非常地悲伤。而戈以安安慰他们说道:‘有生必有灭,何必要悲伤呢?我正聚精会神于往生西方净土,亲睹阿弥陀佛,请你们不要以情爱扰乱我的正念。’然后,请元素法师一起来唱念佛号。到了预知的日期便安然往生。(往生集)。

明 孙叔子

孙叔子。安庆(安徽)桐城县人。父亲镜吾居士,读云栖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时,喟然兴叹说:‘至哉!心性的妙用,能够旋转天地乾坤,所谓的“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指的就是念佛这个法门吧!’于是便铸造阿弥陀佛像,按照四十八愿来庄严其佛像,佛像完成后,送到云栖山,从莲池大师之处求得法名为广寓,执弟子之礼。孙叔子当年十二岁,也跟著父亲前往,于是受五戒,法名大J芡杲浠乩春螅愣暇缧妊庵常⒎牌凭倏际裕扌心罘鹑粒诜芘Χ幌砻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

仰屋之勤成语名称仰屋之勤成语拼音yǎng wū zhī qín成...

仰取俯拾 仰取俯拾

仰取俯拾成语名称仰取俯拾成语拼音yǎng qǔ fǔ shí成...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成语名称仰拾俯取成语拼音yǎng shí fǔ qǔ成...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成语名称仰屋兴嗟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jiē...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成语名称仰屋窃叹成语拼音yǎng wū qiè tàn成...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