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净宗法师-每一则感应事迹,都可以说是一尊化佛!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19 09:43:33
净宗法师:每一则感应事迹,都可以说是一尊化佛! 一个宗派,理论再如何的圆满高妙,如果缺少事证,终究没有生命力。 自古以来,读诵《法华》尤其《普门品》十分盛行,然多数非理解智者大师《法华玄义》之妙理,而因感应之灵妙流行。四大佛山之形成,也多赖感应之显著。若非感应而摄广大众生,恐信仰的佛教在中国不存矣。 净土法门,指方立相,于事理二门中属事相门,于普摄三根中以下劣凡夫为本位,故种种念佛感应之事
净宗法师:每一则感应事迹,都可以说是一尊化佛! 一个宗派,理论再如何的圆满高妙,如果缺少事证,终究没有生命力。 自古以来,读诵《法华》尤其《普门品》十分盛行,然多数非理解智者大师《法华玄义》之妙理,而因感应之灵妙流行。四大佛山之形成,也多赖感应之显著。若非感应而摄广大众生,恐信仰的佛教在中国不存矣。 净土法门,指方立相,于事理二门中属事相门,于普摄三根中以下劣凡夫为本位,故种种念佛感应之事证,更显重要。 古今所载感应,似阿弥陀佛功德利益仅局于往生,而种种现世利益则多由观音、地藏、药师所掌,即使往生一门也非专念阿弥陀佛,又被诸佛菩萨、经、咒所分。如此事迹之流传与善导大师之专念弥陀思想,可说事理分张,全然二辙,此种局面若无引导,如何能突出念佛之广大利益,而令众生安心于念佛一门。故专修

\

念佛之感应录为必不可少,而其事例必然含盖往生及种种现世利益。
往生一类自不必说,现世利益类之价值,不仅能摄引广大初机,为种善根,实际上对专修念佛也有很大的助益。 凡佛法之弘传,无有善根者令种,此则多为现世利益类;已种善根者令增长,此则由现世利益转而愿求往生;已增长者令成熟,此则由杂归专;成熟者令度脱,此则专念必生净土。 如农人种田,收成的同时还要播种,没有只收不种者。今时所劝信念佛往生者,皆过去诸佛菩萨所播之种,今时成熟;今时信种种念佛现世利益者,或有转入求往生者,即使现世未能皆转为求往生,也种下未来得度因缘。若漠视现世利益,则久久之后,纵佛菩萨再来也无人可度至西方,因未结缘之故。故知,念佛现世利益类,正是阿弥陀佛第二十愿以名号与众生结缘,必使系念果遂的慈悲。 感应事迹,前提是真实可信,以文笔精简者为佳。一则感应事迹,如同一尊佛像,虽有做工精粗之别,但总之还是佛像。念佛感应事迹,不可仅视为凡夫所述之故事,如同佛像不可仅视为手工作品一样,其中“南无阿弥陀佛”才是真实的生命。所以一则念佛感应,便是一尊化佛,是活的佛。既是佛,佛自己会鉴机,会说话,会度众生。若此感应真实不虚,则是真佛,不是假佛,不必过虑佛会误导众生。即便是现世利益类,所念之南无阿弥陀佛仍然是救度往生之佛,而非仅佑现世之佛,决不会增加众生唯求现世利益之执著。且何等众生,过去于佛所种何善根,今生当闻当遇何种法门,见闻何等经论、感应,实属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唯佛知之,唯众生之心自然趋向之。于此不可思议中,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二点:一、这是真实的念佛感应。二、将此清楚地表达出来。其余则交给阿弥陀佛与众生灵妙之心。所以编者所要甄别者:首先是事迹真实可信,明显,不致于可这样解释,也可那样解释者,为佳。其次则是文笔处理,精简直到者为佳。 众生根性各有不同,重理性,知识分子,多注重于教理,不太重视

\

感应事例;重感性,文化程度浅者,多注重于感应,而对教理少兴趣。前者影响力大而人数少,后者影响力小而人数众。若从信仰的角度,二类人彼此彼此,难说上下,不过一者偏理,一者偏事而已。皆是弥陀救度的对象。故弘法须二者兼顾,理事并显为得宜。但求说理有据,说事可征,自然各得其宜,其余过虑不如不虑,因过虑难免人为,不虑自显天真。
弘愿寺之弘法布教,以教理宣导为主,辅之以各类感应实证,理事并显。感应类,以往生净土为主,现世利益为助;总以上人所写感应录序言为教理上的引导,别则各各事例或加以按语。 附答佛恩居士 念佛时看见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虽能启发信心,但也可能误导莲友追求见佛、见光,现在各地小组有这种情况。是否删节? 答:主要是看感应事迹本身之价值。若如所说,怕误导莲友追求见佛、见光即删之,则古往今来此类事例多多,经中盛说念佛见佛见光之事,是否一律删之。否则仅删此一例,其在别处见之,也受误导。故知,若所记如实,符合教理,则只有增信之益,断无诱误之说,所言误者,乃误者自误耳。既误者自误,虽千万防范,亦防不胜防,何必费此心思。又此类人,如其误在普通鬼神,不如误在佛菩萨,为种善根,毕竟度脱。何况佛菩萨有不思议悲智,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或有看似有误而实以此度脱彼等,我等凡夫岂能定断某人一定受误不受误。还是看是否合于教理而已。 又,念佛之人愿求见佛见光,乃属正常,本身并非有误。所言误者,或涵养不够,或知见不正,以燥妄心、邪慢心求之,或发致病招魔等事,则误。故知病根在知见与涵养,应病与药,当导正其知见,增益其涵养,仅以删节感应事例以为防误之举,可谓错下药方,因噎废食。 我们弘扬念佛,并非单一宣染感应,而有丰富之教理依据,其篇乃巨,亦是正途,但众生根性不一,故须理事并彰,以理导事,以事证理,是为允当。此是大端,若各人具体之状况,则具体对待。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鹿为马 以鹿为马

以鹿为马成语名称以鹿为马成语拼音yǐ lù wéi mǎ成语...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成语名称以骨去蚁成语拼音yǐ gǔ qù yǐ成语...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成语名称仰事俯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xù成...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