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净宗法师答问“突出第十八愿,会不会觉得不完整,是不是四十八愿就割裂了”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19 09:43:57
相关: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一皆有念佛往生意 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在说第十八愿善导大师:净土三经唯明、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净土,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摘录:如果说四十八愿必须任何时候都要每一条愿来讲解才叫完整的话,那四十八愿本身就不完整了,就不是一个整体了。因为是一个整体,你抓住它的核心,就全部都有了。像我们提衣服一样,这件衣服有领子、有袖子、有衣襟、有其它的部分,但是我们只
相关: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一皆有念佛往生意 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在说第十八愿善导大师:净土三经唯明、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净土,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摘录:

如果说四十八愿必须任何时候都要每一条愿来讲解才叫完整的话,那四十八愿本身就不完整了,就不是一个整体了。因为是一个整体,你抓住它的核心,就全部都有了。

像我们提衣服一样,这件衣服有领子、有袖子、有衣襟、有其它的部分,但是我们只要抓住衣领,领子一提,全部衣服就都提起来了,是不是?如果这件衣服一定要抓领子、又要抓袖子、又要抓后襟……全部抓才能提起来,说明这个衣服裁缝没做好,分成几大片了。

【《无量寿经》要点之一:站在第十八愿的立场解释四十八愿】

善导大师是依据净土三部经来建立净土法门,特别是依据这部《观经》来展开净土法门的。不过善导大师对《观经》的解释,他是站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立场上,也就是以《大经》──《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作为根本来解释《观经》、来看待《阿弥陀经》。所以,在善导大师的思想当中,这三部经都是一味的,在《观经疏》里边也有几处提到。

就《无量寿经》来说,也有人讲:“这四十八愿是一个整体,突出第十八愿──因为善导大师的思想是以第十八愿为宗旨,这样会不会觉得不完整,觉得有所偏颇?是不是四十八愿就割裂了?”

是不会这样子的。因为四十八愿有核心、有宗旨。佛教“本愿”这个名词。“本愿”的“本”有两种解释方法:一个就是“因本”,一个就是“根本”。

所谓“因本”,就是因果相对,果上成就的果地功德,探究原来因中发的誓愿,这个叫做“因本”──以因为本,才有果(果就是末了)。这样四十八愿都叫“本愿”。比如说到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为什么没有三恶道呢?是因为当初法藏比丘发了第一“国无三恶道”这条本愿,现在的果报没有三恶道。

\

第二个解释:四十八愿并不是平铺罗列(像一个盘子里边装了四十八颗珠子一样),它有一个贯穿不变的宗旨。这个宗旨、这个核心、这个根本、这个目的就是第十八愿,这个是根本中的根本。

所谓“根本”,就像树,有根长出来,才有枝、才有叶、才有花果。第十八愿是整个四十八愿的核心,所以称为“本愿中的本愿”。《无量寿经》里边有: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也是以一这条愿作为本愿,虽说是四十八愿的通名,而特别给予第十八愿。

善导大师多处所提到的就是以第十八愿作为本愿,因为四十八愿大致来讲分成几个类型,就是说:“摄法身、摄国土、摄众生:我要成为怎样的一尊佛。”阿弥陀佛有关于佛身──祂本身的誓愿就有第十二愿、第十三愿和第十七愿。第十二愿就发誓:“我要成为光明无量的佛。”第十三愿说:“我要成为寿命无量的佛。”第十七愿说:“我要成为十方诸佛称扬赞叹名号的佛。”这是就佛本身所发的誓愿。

还有就国土:“我要成佛之后,成就的极乐世界是怎样的极乐世界”,这里也有很多愿,比如说:“我所成就的国土没有三恶道”、“往生我国土的人不再堕落三恶道”、“到我国土的众生都是身皆金色、无有好丑,都得种种神通、得种种利益、开种种智慧……”四十八愿里面也有很多愿。

这个国土是如此的微妙,佛身是如此的高贵,那么,成就国土和成就佛身是为了什么目的呢?是为了让我们众生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没有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为这样的佛毫无意义,成就这样的国土也毫无意义。

以此来讲,由于第十八愿而生发出其它的每一条愿,所以称为“本愿”。比如说第十八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就是要成为的佛里面就含有第十二愿、第十三愿乃至第十七愿的内涵,“我是要成为这样一尊佛”;“十方众生”在其它愿里边或许讲到、或许没讲到,第十八愿里所说的众生就是“十方众生”,“你若不往生的话,则我不取正觉”。第十八愿当愿的意义,就是令我们十方众生去往生;那“欲生我国”的国土是往生到什么样的境界呢?就是包括第一愿、第二愿、第三愿等等,就是没有三恶道、不堕三恶道……是往生到这样的国土,所以,就第十八愿来讲,它就包含了整个四十八愿的内涵。

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边就有几处说到:

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四十八愿只是说明这一件事情。像第一愿是为第十八愿服务的,为了让我们众生能够往生到这样好的国土,能让我们往生到净土,永远不受三恶道的苦恼,而发第一“没有三恶道”的愿;为了让我们能往生到如此高妙的报土而发“不更三恶道”等等其它各条愿;也是为了达成让我们十方众生能够往生,而发祂自己“无量光明”的愿,“我这无量的光明,就是摄取那个念佛的众生”,不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吗?那么,阿弥陀佛无量光明起的作用,就来自于第十八愿,“因为要让十方的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必然回归我的净土,所以,我发愿成为无量光明的佛”;因为发誓要尽未来际的度脱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所以发愿“成为无量寿命的佛”;因为要发愿以祂的名号最简单易行、最殊胜地来救度众生,所以发愿“让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我的名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第十八愿而服务的,以第十八愿作为根本的目的

说起来也很简单,我们办任何事情都有分目标,也有一个根本的目标,也都有我们的目的。

打一个比喻说:像三峡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工程主要的目的是要移民。为了移民需要建一座新的村庄、新的城镇,然后要规划道路,要有公园、要有商店、要有住房、要有自来水、要有幼儿园等等这一切。那么,把这一切做好了,目的是干什么呢?是要把人移到这里来住。如果这一切都做好了,却不能把移民移到这里来住,这个就是一个空城,没有意义。所以,他不用说:“哎呀,我干什么?我是为了建房、建道路、建自来水管、建花园……”虽然具体就某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讲,但是只要说“为了移民”就可以了,为什么建这个村?是为了移民,移民才是一个根本的目标,所以,建这种种的分下来这些事情,都是围绕这一个根本目标。

阿弥陀佛建极乐世界,说“我极乐世界怎样的庄严,怎样的殊胜利乐”,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十方众生移到极乐净土去,“速生我刹受安乐”,这个才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所谓“十方众生,欲生我国”。由此,这是阿弥陀佛成佛的根本,所谓上求佛道,是为了下化众生,为此目标而展开其它四十七愿。

这个就像树一样,这一棵树你握住根本了,那么,整个的枝叶花果通通都有了。

所以,四十八愿当中,如果其它的愿不了解,你了解第十八愿的精神、专修念佛的话,其它四十七愿即使一个字不知道,到达极乐世界也是一点点都不少你、完全兑现出来的。

“一个整体”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整体”就是说:第十八愿就好像一串念珠中间的那条线一样,比如说有一百多粒,如果没有线把它串起来,它就是分散的。有这条线串起来,它才成为一个整体。

又像一张网一样,它有千孔万孔,但是如果把网的大纲抓住,所有的千孔万孔都能收起来

四十八愿虽然内容非常广泛,如果展开来讲的话,还不止四十八愿,非常广泛、很多!但是,一提第十八愿“六字名号,念佛往生”,这个是个纲要,把它一抓通通都有了。

如果说四十八愿必须任何时候都要每一条愿来讲解才叫完整的话,那四十八愿本身就不完整了,就不是一个整体了。因为是一个整体,你抓住它的核心,就全部都有了。

像我们提衣服一样,这件衣服有领子、有袖子、有衣襟、有其它的部分,但是我们只要抓住衣领,领子一提,全部衣服就都提起来了,是不是?如果这件衣服一定要抓领子、又要抓袖子、又要抓后襟……全部抓才能提起来,说明这个衣服裁缝没做好,分成几大片了。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天然的一个整体,你只要称念六字名号,全部都有了,这才叫一个整体──这是贯穿不变的宗旨。

所以,这点不矛盾。只是我们学习的时候,最迫切要解决的是我们如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何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把这个突出出来。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边还有这么一句话,他说:

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

在《观经疏》的五十一页。

《无量寿经》云:

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

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

一一愿言:

每一条愿都是这个宗旨。

这样的解答也只有善导大师解释得出来,其他人解释不出来: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如果依我们从文字的解释来讲,第一条愿就不是这样,第一条愿是说“不堕三恶道”。善导大师在这里是讲它的本质,因为第一条愿是结合第十八愿才有意义的,如果说没有第十八愿的话,第一愿就没有意义了,对不对?“国无三恶道”,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众生往生,国无三恶道没有意义;没有第十八愿众生往生的话,第二愿也没有意义,乃至其它所有的愿都没有意义,乃至第十二愿“无量光明愿”也没有意义,没有往生,无量光明干什么呢?“一一光明相续照,照觅念佛往生人”,令我们十方众生往生才是根本意义所在。

摘自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净宗法师).rar相关:心莲居士:为什么第十八愿是弥陀的本愿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成语名称仰事俯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xù成...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成语名称仪态万千成语拼音yí tai wàn qiān成...

仪表堂堂 仪表堂堂

仪表堂堂成语名称仪表堂堂成语拼音yí biǎo táng tán...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

仰不愧天成语名称仰不愧天成语拼音yǎng bú kuì tiān...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