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净慧长老:一牵涉到名利,什么法都不灵了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21 09:43:18
净慧长老:一牵涉到名利,什么法都不灵了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由此看到,人的生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生的一年一岁,是由时间决定的。时间在流逝,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也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一生之中学佛、修道、行善的机会就少掉一天,想起来很可怕。年轻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过了一天,自己会更成熟;过了一年,又长大了一岁。从另外一面看,过了一天就少掉一天,过了一年就少掉一年,所以说无情岁月

净慧长老:一牵涉到名利,什么法都不灵了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由此看到,人的生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生的一年一岁,是由时间决定的。时间在流逝,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也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一生之中学佛、修道、行善的机会就少掉一天,想起来很可怕。年轻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过了一天,自己会更成熟;过了一年,又长大了一岁。从另外一面看,过了一天就少掉一天,过了一年就少掉一年,所以说无情岁月增中减。每个人都要有这种生命无常的意识,这样才能够发起求道的心,发起了生脱死、成就众生、修行菩提的决心。

打七期间,大家集中时间用功办道,时时刻刻在觉照自己,看得到自己生命的活动,感觉到眼前有一线光明,这就是我们在淡化烦恼的过程中,在心态安定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觉受。有这种觉受,会坚定我们修行的信心;有这种觉受,会使我们的烦恼逐步减少,信心逐步加强。所谓损之又损,就是要使烦恼损之又损,使清净心、菩提心益之又益。损就是减少,益就是增加。如果在用功的时候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就是在损益之间用心。并不是有两个心,它是因果关系,妄念损之又损,净念就一定会益之又益,它是同时的。一因一果,因果同时。只有在自己静下心来用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心地上这种微细的变化。通过心地的微细变化,逐步改变自己,这就是渐修。在渐修的积累中,如果有机遇,就会有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飞跃与突破,那就是顿见,或者说顿悟,蓦然间明白一件事。这也是悟。小悟,小觉受。因为这种小的觉受,小的悟,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会经常出现。

这种悟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祖师告诉我们,用功夫用到心无二念,真正达到“守一不移”的境界,就会突然出现前念与后念之间脱节的状态,即所谓“前后际断”,前念与后念之间出现一个断层,一个空白。一点妄想也没有,一个念头也不起。这个时候,如果遇到因缘,就有可能打破漆桶,亲见本来。虚云老和尚在高旻寺禅堂打七的时候就出现这种境界。当他把茶杯伸出去,功夫还在用,行茶的人不小心把滚烫的茶水溅到他手上,这个时候碰到一个机遇,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声,前后际断,就像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一般,内心产生极大的震撼,打破漆桶,亲见本来。

我们也经常听到杯子掉在地上的声音,听到叫香的声音,听到钟板响的声音,有的人听惯了,没有什么感觉;有的人功夫用到纯熟的地步,听到某种声音,他会有一种吃惊的感觉,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有一种震撼。由于功夫不到家,可能有一点点觉受,但是开不了悟。那面镜子上的尘垢太厚了,只经过短时间的磨洗,尘垢洗除不尽,本有的光明显现不出来。

我们在禅堂里打坐,不受外界一切干扰,守一不移地做本参功夫,非常非常重要。否则,心随境转、妄想纷飞,坐在禅堂里瞎打妄想,连自己的眼睛都守不住,六根都守不住,功夫怎么成片?要想功夫成片,首先是要收摄六根,把六根先管好,然后再管好自己的意识活动,才能够功夫成片。

已经过了七天,第二个七又过了一天,剩下的时间还有两个七,实际上光阴会过得很快。锻炼了七八天,腿肯定不会那么疼了,心会更安定一点,坐下来昏沉会多一些,这是必然现象。听到维那师喊“打起精神来”,不要以为这句话太平常,而是要真正一下子竖起脊梁,瞪大眼睛,在要昏沉的时候攥紧拳头,有一点力度,才能够驱散昏、散二魔。修行必须驱散昏、散二魔的干扰,不驱走昏、散二魔,功夫不可能相应。不要说相应,连上路都上不了。昏、散二魔是修行路上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魔障,要认真对待。不认真对待,很难克服。即使是久修的人,也是如此。

因为我们是在打禅七,殿也不上,经也不念,甚至也没有礼拜。我觉得每一位早上起来,都要就近拜佛。住在下边的人,就近在大殿前,最少要礼佛三拜,求佛加持。晚上回去休息,也要在佛前礼佛三拜,忏悔业障,将今天一天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分享。住在上面的人,可以在四祖殿。当然,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都可以拜。拜佛,一方面是求加持,一方面是求忏悔,一方面是回向,同时是用不同的姿势锻炼自己的身体,也非常重要。

再就是说,在每一坐上座、下座之前,要有一些观想和回向的内容。上座以后,根据每个人的修持,有的与观音菩萨有缘,有的与释迦牟尼佛有缘,有的与阿弥陀佛有缘,这时候你就要默默地称念三声佛号,然后再开始数呼吸,开始自己的本修功夫。开了静下座之前要回向,可以念“三愿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这些虽然都是些有形有相的活动,但是对于收摄我们的身心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使我们能够心心念念在三宝的加持下,在自己愿力的推动下,在修行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有些事可以讲出来,一个人的密修密行,往往他不讲。每个人都要有自己密修密行的内容,长久地使用那种方法,长久地保持那种方法,一时用起来,它的作用很大,关键是要持之以恒。这些东西,只可以自受用,不可以分享。因为每个人根机不同,法的因缘不同,千个师父千个法。有些是可以分享的,有些是不可以分享的。可以分享的就是他受用,不可以分享的就是自受用。

有的老和尚几十年,他有那么一两招秘密法门,他不传人,那就是他的自受用。因为一传人,就显得他的法不珍贵。真正修行有素的人,都有那么一两招秘不示人的法门,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有世人莫测之处。比如说本老,人家说今天下雨,下午三四点钟水陆法会要送圣,怎么办哪?老和尚知道了,好像他就告诉老龙王,三四点你就不要下雨了。果不其然,到那个时候雨停了,大家很顺利地做佛事。佛事一做完,雨又下下来。像这种事情,在本老身上不止一次地重复过,那就是他老人家的密行。为什么会有这种灵验呢?他不会告诉你。因为这种东西,说破不值半文钱。不能说破,那就是秘密。凡是大修行人,都有这么一两招秘诀。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弟子本老、佛源老和尚,都有那么一两招。

\

我们居士能不能有这样的灵验呢?如果我们能至诚地专修一两个咒语,它也会有作用。所谓专修一两个咒语,并不是要你成天去念。一个是你要发心,一个是你要发愿。我之所以要获得这种功能,不是为自己,是为行菩萨行才这么做。也不要随便去用它,随便去用也会出问题。最好是用在自己身上,等你修个十年八年二十年,觉得在自己身上可以用了,你再随缘地、方便地为了救济一时困难,可以一用。

但不能为名,不能为利,一为名利,就失效了。那些所谓的这个气功那个气功,一练要多少钱哪,大多是在那里糊弄人。因为一牵涉到名利,什么法都不灵了。牵涉名利法不灵,即使有什么法灵的话,那一定是邪法,不是正法,那一定是妖魔鬼怪附身才能有一点作用。有了那点效应以后,马上就会有副作用出现。这种副作用不仅是在自己身上,也会在对方身上出现。

\

本来这些话都不该讲,因为兴之所至,随便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还是用本参功夫,破无明、断烦恼、见自性。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仪静体闲...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成语名称仰事俯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xù成...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成语名称仪态万千成语拼音yí tai wàn qiān成...

仪表堂堂 仪表堂堂

仪表堂堂成语名称仪表堂堂成语拼音yí biǎo táng tán...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