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净空法师:做弥陀弟子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21 09:44:54
【遇缘重要】1912年,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此构想很好。现代我们提倡做‘弥陀弟子’,弥陀弟子当然也是菩萨。要如何才能做到?这是教育问题。世出世间圣人教我们,人皆可以作圣贤,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就在教学。以佛法来讲,教学是助缘、增上缘,若遇到好的增上缘,中人之才也可作圣作贤,这个例子佛门有,中国历代也有。尤其在佛法中,下下根人也能作阿罗汉、作菩

【遇缘重要】

1912年,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此构想很好。现代我们提倡做‘弥陀弟子’,弥陀弟子当然也是菩萨。要如何才能做到?这是教育问题。世出世间圣人教我们,人皆可以作圣贤,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就在教学。以佛法来讲,教学是助缘、增上缘,若遇到好的增上缘,中人之才也可作圣作贤,这个例子佛门有,中国历代也有。尤其在佛法中,下下根人也能作阿罗汉、作菩萨,这是佛家教学高明之处。世尊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个很好的例子。连下下根人都能证阿罗汉果,能成为大菩萨,何况是中上根性之人?

一般人一生不能成就,世出世法一事无成,或者小有成就而终归失败,都是遇缘不善。佛法说:‘一切法因缘所生’,很有道理。而一个好的缘分,真是可遇而不可求。那我们这一生中能否遇到好缘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问题在发心。若我们发心纯正,诸佛菩萨一定会来为我们做增上缘,会来帮助我们。

\

【发心】

佛家讲‘说法’,机缘成熟,你不为他说法,这是失时,就是时节因缘错过了;机缘不成熟而来为他说法,也是失时。佛明了时节因缘,所以佛说法比喻作‘海潮音’。海潮是指涨潮、落潮有一定的时间,决定不会错过。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

这是说明一个事实,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由此可知,成就与否操纵在自己手中。若自己希望作圣作贤,作佛、作菩萨,这个心就是感,佛菩萨一定有应。若这一念生不起来,就没有感;没有感,佛菩萨当然没有应,所以你就遇不到机缘。倘若你的愿望是真实的,感应就快速;愿望很薄弱,若有若无,感应也就薄弱。所以,自己一生有无成就,端在‘发心’。

太虚法师的‘菩萨学处’,未能办成功,原因是真正发心作佛、作菩萨的人太少。真正发心作菩萨,就决定不受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若还受诱惑,菩萨就做不成了。这要靠自己,去克服烦恼习气,才能获得感应,得到助缘。

\

现在新加坡的外缘很成熟,这是佛菩萨的感应。我们从佛菩萨之应,就能体会到同修当中有感;若没有感,怎么可能有应?所以,同修当中,必定有真正发心要作菩萨,要做弥陀弟子之人,这个缘才会成熟,而没有丝毫勉强,这是真实不虚。我们遇到如此殊胜的时节因缘,这更增强了我们的信愿,于是我们就跟着成就。这真的像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缘分。若在如此殊胜的因缘之下,还是敌不过烦恼习气,敌不过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将大好机缘当面错过,真的非常可惜!

李木源居士发心真实,没有一点私心,所以弘法事情能做成功,为大家做了增上缘。若他有一点私心,事情决定失败,因为有私心就得不到三宝感应。倘若仍有感应,必定是魔来应,不是佛来应。佛、魔的辨别,不在外境,在内心。一念真诚,佛来感应;一念自私,魔来感应。所以,内心没有一点私欲的念头,才能感得诸佛来应。

【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不可以有我是你非、我正你邪。若还有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念头,就是烦恼习气,心就不清净、不平等,这就是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的障碍。好事最后变成魔境,就在这一念之差。佛菩萨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看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对一切众生真诚恭敬。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才能获得感应,获得助缘。有了助缘,自行化他就方便了。

常常看别人的不是,自以为是,这是最大的过失。别人纵然造作五逆十恶的罪业,我们也要学佛菩萨,用慈眼观之,他是一时迷惑铸成大错,他不是真心,真心里没有过失,他用的是妄心,所以被烦恼习气所支配。诸佛菩萨看到这些人,是以怜悯心、清净心、平等心待之,因为他的真心佛性丝毫无损,佛菩萨对他还是圆满的恭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所以对于作恶多端之人,‘礼敬’并没有减少一分。

这件事,我们能做到吗?有分别、执着,就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众生,就不是菩萨。要学菩萨,就要从此地学起,要真正做到对极恶之人,也欢喜赞叹他善的一面,绝口不提他恶的一面。不但不提,心里痕迹都不落,心才真清净,清净心得大自在。我们看他也是一尊佛,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是这样看待人的,我们学佛也要这样看待人。他现在造恶只不过是一时糊涂,糊涂也有明白的一天;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使他早点明白;他明白了,也会普度一切众生,众生就有福了。

心里不要常想是非人我、恩恩怨怨,要常想佛的教诲,常思经义。以《无量寿经》为主,就要常想《无量寿经》的义理,将之变成自己的正思惟,应用在生活中,以佛眼观世间,我们才真正成为弥陀弟子,真正是作菩萨,转凡成圣。从心理转,从行为转,这是真实功德,希望大家共同勉励。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成语名称价值连城成语拼音jià zhí lián ché...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

仰面唾天成语名称仰面唾天成语拼音yǎng miàn tuò tiā...

仰观俯察 仰观俯察

仰观俯察...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成语名称仰手接飞猱,俯身...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

仰屋着书成语名称仰屋着书成语拼音yǎng wū zhù shū成...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