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历代祖师大德放生开示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30 09:51:35
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随陈时代,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作放生池,兼为渔民讲经说法,渔民闻法后率皆改行转业,好生从善,并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达三四百余里,全部作为放生池,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所救活的物命数以亿万计,现在的西湖,就是大师当年所创的古放生池。  永明大师  永明大师相传为阿弥陀佛慈悲示现,五代时大师为余杭县库吏,常常

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随陈时代,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作放生池,兼为渔民讲经说法,渔民闻法后率皆改行转业,好生从善,并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达三四百余里,全部作为放生池,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所救活的物命数以亿万计,现在的西湖,就是大师当年所创的古放生池。  永明大师  永明大师相传为阿弥陀佛慈悲示现,五代时大师为余杭县库吏,常常因救急以库钱买鱼虾等物命放生,后因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行刑前大师态度从容,面不改色,国王很奇怪便询问他缘由,大师回答:“我因为放生,救活的生命数以千万,趁此功德,正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能不观喜呢?”国王敬重大师德行,便释放了他,大师自此出家为僧,念佛修行,得道证果,后世遵为莲宗六祖。  慧能大师  禅定六祖慧能大师,自得五祖弘忍大师黄梅心印后,为躲避同门兄弟的迫害,逃亡江南,隐姓埋名,乔装平民,隐居于猎户群中。猎人交往大师守网,大师慈悲为怀,见被擒被抓的狼獐鹿兔等等猎物,莫不设法为之放生,这样放生放了十六年,救活的物命不可胜数,并且感动了猎户,放下屠刀,改行向善。后大师坐曹溪道场,大兴禅宗,道播神州!  寒山/拾得大师  寒山问拾得:放生可戊佛否?答曰:诸佛无心,惟以爱物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诸佛心愿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观世音也。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缘,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愿,宜广行劝勉,善令群生同归悲化。  (寒山大师相传为文殊菩萨示现,拾得大师相传为普贤菩萨示现。)  志公禅师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放生功德如何?”  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缘,遂使升沈各别,以渠生死轮回互为六亲眷属,改头换面不复相识。若能发喜舍心,起慈悲念,赎命放生者,现世保病延生,未来当证菩提。”  ● 放生颂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病疾 放生嗣胤昌 放生官禄盛  放生免三灾 放生家门庆 杀生与放生 果报明如镜  (志公禅师因果录)  遵氏大师(慈云忏主)  遵氏大师晚年主持杭州昭庆、灵山等寺,讲经弘法,宋真宗赐号“慈云”,大师曾以天台智者大师放生的故事,告诉州判王钦若,并讲他奏准以西湖为放生池,获朝廷准许,下令西湖为放生池,禁止一切渔获捕猎,重视智者大师时代放生风范!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 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佛兼放生 决到西方上品会  (戒杀文)  真歇禅师  人之生日到来 应当持斋戒杀 或是买命放生 或是诵经念佛  修桥砌路煮茶 随意奉行善事 报答生身父母 乳哺三年大德  (庆生报本戒杀文)  莲池大师  “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偏重放生也。”  (径中径又径 精持门)  “戒杀之众,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具陈。若更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入不退地。”  (劝戒杀放生文)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放生非独佛教,儒中君子无不奉行。”  “诸放生者,或增福寿,或延寿算,  或免急难,或起沈痾,或生天堂,  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徵据。”  “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是捐舍世财,作斯方便。”  “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放生不杀,与物无冤,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  “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能速得涅槃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放生文)  “今更立简易一法,佐使并行,不拘时日,见即买放。于甘月下书某日放生若干,巨生以个数计,细生以觔数计,岁终总算,存以自考。”  (巨生如鸦雀龟鳖及大鱼等,  细生如虾螺蛙蛤及小鱼等,  积功累德,当知果报不可思议。)  (放生图说)  ● 放生颂  (书放生卷后)  人既重其生。物亦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  放生怨结解。放生罪垢净。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放生无忧恼。放生少疾病。  放生嗣胤昌。放生家门庆。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  放生悟无生。放生生死竟。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  (放生图说)  ● 放生偈  上帝好生。下民伤生。  舍财救生。图财捕生。  繇二念生。故有众生。  生无所生。亦无能生。  无生不生。是名放生。  憨山大师  ● 放生偈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 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小疾病  放生解冤结 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与杀生 果报名如镜 放生又念佛 万修万人证  蕅益大师  “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转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  “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于放生,放生一法,唯广与久,一杯水不救车薪火,唯设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车火未有不灭者,今杀运纷纷,并同分恶业招感,非慈悲三昧水,熟能熄之。”  (灵峰宗论卷六之三)  印光大师  “戒杀放生者,来世得生于四王天,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者,直可往生于西方极乐国土,其功德实无涯矣。”  (放生十大功德)  “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法云寺放生池疏)  “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  (挽回劫运论)  “余向提倡戒杀放生,因果报应等事理,以其挽救天灾人祸。”  (劝爱惜物命说)  “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  “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  “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  “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  (常熟莲华庵放生池碑记)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民之大本曰善,生则植物动物并育,善则仁民爱物修行。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灵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设放生会缘起碑记)  “常行放生,常行杀生,天地鬼神常为鉴临,必当降以祸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  “圣君贤相,哲士鸿儒,多皆仰遵佛训,俯培己仁,或茹素而断荤,或戒杀而放生,其嘉言懿行,载诸史册,亦企后人同修慈心,愍彼物类。”  (乌程周梦坡居士夫人诞期放生碑记)  弘一大师  “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虚云老和尚  “我们要勇猛精进,要内外加修。内修,即是单单的参一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或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起念瞋痴恚种种其他念头,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外修,即是戒杀放生,将十恶转为十善,不要一天到晚酒肉薰天,造无边的罪业。”  “近来世界人民遭难,杀劫之重,皆是果报所遭;每每劝世人要戒杀放生,吃斋念佛者,也就是要大家免遭因果轮回之 报;诸位须当信奉,种植善因,成就佛果。”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  谛闲大师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历朝以来,缁素通人,慈善大家,以放生为务者,典籍所载,未易仆罄也。”  “古圣先贤,莫不以仁慈济物,博爱利生,是知凡为人者,要当以仁存心。”  “夫乾曰大生,坤曰广生,生物不息,天地之大德,人秉天地之气以生,当以天地好生之心为心。”  (谛闲大师语录)  圆瑛大师  “至论护生一事,佛儒二教,若合符节。我佛以大慈大悲而为救世之本,大慈者,与一切众生之乐,大悲者,拔一切众生之苦。”  “吾人当学佛之大慈大悲,实行戒杀放生,方是学佛之行。是以学佛者,不仅持律戒杀,尤当竭力放生,方合我佛慈悲宗旨。”  “儒教周易有言,乾曰大生,坤曰广生,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孔子赞易以生生。吾人应体天地好生之德,提倡戒杀放生。”  “出家以来,每年力行放生,本会乃以莲池放生会为名,当以佛教慈悲,儒宗恻隐,而作护生运动,实为天下无上吉祥善事。”  “希望社会诸君,勉力行之,即遇寿辰、结婚、生子,是自己求生,庆生吉祥之事,均宜戒杀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  (圆瑛法师讲演录)  妙善大师(金山活佛)  “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恶业莫过于杀生害命,反过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善业是莫过于戒杀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话,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  (金山活佛 煮云法师著)  李炳南老居士  “放生是救他生命,解他痛苦,佛戒第一不杀,天有好生之德,可以想见功德之大,所得善报无量无边。在二千八九百年时的中国与印度,未通消息,佛教在印,曾行放生,儒教在中亦曾放生,并非谁倡谁效,善道自然同耳,两教放生之经典各有记载,多不胜举,查书当知。”  “下功断缘戒杀,中功断缘兼素,上功断缘放生。”  “上等功德,除了断缘外,必须兼放生,佛家有一句话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七乐浮屠就是寺庙的七层宝塔,这样看起来就知道救一个众生的功德是多么大。”  “一切众生不但是过去父母,亦是未来诸佛,你放它的性命你就是菩萨。”  “不单是佛教提倡戒杀放生,我们中国的古圣先贤,亦多说戒杀放生的道理。”  “戒杀放生,这是心性的问题,就是有慈悲,没有慈悲的问题。”  “奉劝诸位,现在战乱还未来临,快快改往修来,快快戒杀放生。”  (李炳南老居士全集)  忏公师父  “丙甲春云卧病冈山,经久不愈,医药治疗,营养滋补,静摄调护,悉皆罔效,身心苦闷,不知所措。嗣承净业道侣慈悲劝谕,谓若提倡放生,与众行之当得早占勿药云云。云遂依劝告,先自放生,并同诸方提倡,经时不久,顽强痼疾霍然痊愈。”  (放生仪规)  圆因师父  “我们多今生累劫以来,所造所欠的杀债,可能也虚空也装不下,而放生就是还债,还累劫多生以来,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  “我们要深信因果,放生自有放生的善报,杀生自有杀生的恶报,鼓励赞叹放生自有鼓励赞叹放生的善报,阻挠批评放生自有阻挠批评放生的恶报,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因因果果是绝对错不了的。”  “疾病癌症,灾难不幸之所以会发生,就是缘于我们以前所造的杀业感召而来的业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藉著出钱出力赎命放生,来偿还以前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  “每一个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说放生第一。”  “放生就是救急,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放生是救性命垂危,朝不保夕的受果受难的众生,我们一放生,当下众生就免除死难,重拾生机,我们不放生,众生就只有受宰待杀的唯一死路了,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放生最重要的是皈依以及念佛。“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物命在经过三皈依仪式后,承佛法僧三宝加持,畜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得以转世超生,并且物命亲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盈盈入耳,既植道种,他日因缘成熟,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断六道生死轮回,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的意义。”  “放生最容易消沬障,因为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人多人少、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简单易行,人人可为,太容易消业障,所以我们的冤家债主便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阻挠我们放生,不让我们消业障,所以放生所遭受的阻挠最大,所引起的批评最多;这是因为众生业障深重的缘故。因为业障深重,众生物命无福值遇善人受救免除死难,因为业障深重,人们无福救赎生命,偿还杀债。”  “批评毁谤放生,阻挠质疑放生的人要小心,因为阻挠人家放生就等于杀生,害了千千万万物命无法受救,含冤而死,其罪过无量无边,一定要赶快改过忏悔,否则地狱苦刑是一定逃不掉的。”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无名英雄放生十问  一问:往生兵荒马乱的时候,幸亏老天的保佑,我们儌幸逃过了一劫,保全了生命,假若当时,盗贼在后面追杀,一步步迫近,我知道被擒被杀必不可免时,当时的心情,慌张不慌张?  二问:假若当时,我终于被抓去了,就好像被抓的猪羊一般,知道自己必将被杀,当时的心情,恼恨不恼恨?慌乱不慌乱?  三问:假若当时,看见我的同伴,已经被杀被割,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当时的心情,惊吓不惊吓?恐怖不恐怖?  四问:假若当时,看见我的子女亲人,被捆被绑将被杀害,哭喊求救,无路可逃,当时的心情,惨痛不惨痛?  五问:假若当时,刀已杀到我的身上,我的四肢残废落地,痛激心肺,疼痛已极致哭叫不出声音来,但命还没有断绝,又不得马上死亡,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当时的心情,冤恨不冤恨?痛苦不痛苦?  六问:假若当时,我本来将被杀害,忽然遇到了一位盗贼,释放了我并叫我赶快逃走,当时的心情,欢喜不欢喜?  七问:突然又有一盗贼,我跟他根本无冤无仇,却来劝阻人家不要释放我,一定要置我于死地,当时的心情,仇恨不仇恨?  八问:假若当时,盗贼忽生慈悲心肠,打算全部赦放我们,凡是被抓之人,全部可望重获生机,忽然又有一盗贼说我们生下来就是这个命,应当全部杀死才对,当时的心情,愤怒不愤怒?  九问:假若当时,我们的同伴中,大多受伤残废生病,本来有人打自释放我们,又有一盗贼,大不以为然说我们是废物,存活机会也不大,不如杀了,结束我们这些残缺无用的生命,当时的心情,忿恨不忿恨?恼怒不恼怒?  十问:假若当时,我们的亲人中大半都是婴幼孩童,本来打算释放他们,又有一盗贼更不以为然地说这些幼小生命,即使不杀他们自己也活不了,倒不如蒸熟来吃,肉特别鲜嫩可口,当时的心情,怨恨不怨恨?  按:将我心比他心,把自己设身处地当扯异类畜生来想,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放生的功德是多么地大,批评阻碍放生的罪业是多魔地深!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译自“戒杀延生录”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所有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嘴巴吃的,肚子装的十分有限,所以一个人如果戒杀吃素,少杀掉的生命,免造的杀业,仍然有限,即使我们努力相互告诉,辗转劝说周遭亲友,然而一部分的人相信,一部分的人不相信,真正能够听从我们的劝告从而感化他们不杀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数。  惟有放生,功德最为无量无边。我们一辈子行善的愿望,可以在一天短短的时间内满足实现,千千万万人累积善事的功德,我们自己一个人便可单独成就。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灾祸危难可以马上消除,福报感应可以马上到来,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会有例外。  而且一般的善事,虽然也可以匡正大意,改变命运,但必须等待机缘,必须遇上机会才能有所作为。比如说复合别人离异的夫妇,找回别人失散的骨肉,归还别人贵失的钱财,拯救别人垂危的生命等等,功德也都是很大,但这些都不是常常可以有的事情,未必我们能遇得上,就算遇上了,也只是偶然而已,绝对不可能有常常可以持续去做的机会。  惟有放生,最为殊胜。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钱多的时候,我们便买多一点,多放一些物命,钱少的时候,我们便买少一点,少放一些物命。自己可以衡量自己的能力量力而为,没有什么金钱上多少的限制,并且人多人少都可以进行。  所以当一个人身患重病,遭遇急难的时候,自己立下誓愿,愿意广行善事,弥补罪业,藉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当时的发心并非不恳切,但却苦于没有机会碰上适当因缘,而只是苦苦等待,磋砣命光,徒有善愿却无法著手进行实现,如此怎么能够求得除病消灾延寿免难的种种感应呢?  不如我们自己赶快去放生,短短的时间内即可满足我们的愿望,而且短短的时间内马上会得到成效。放生这件事情,看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也非常容易,感应效果快速普且所得功德广大,一个人放生,可以免除一个人身家的疾病灾难,众多人放生,可以挽救世界的浩劫,改变世界的命运。  如此看来,想要自己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广,真的非放生莫属。所以说,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浅谈戒杀放生  之一 缘起  大智度论偈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戒杀放生,长养慈悲,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终身力行之事。于今时代,末法苍茫,去圣日遥,人器钝劣,戒杀放生之事,,虽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却错综复杂,深而难明。因此不仅一般人对戒杀放生之事多所误解批评,甚至连佛教同俦对此有所微言闲语者亦所在多有。因此不吝浅陋,将佛陀及祖师大德的教诲略加整理,与有缘同修共勉!终吾人一生,行戒杀放生事,虽百千万难,终不改其志!  之二 众生即佛,杀众生即杀佛,救众生即救佛  普贤行愿品曰:“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印光大师亦云:“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水陆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因无明业障,轮回受苦,劣为异类畜生,一旦业惑断尽,因缘和合,自可超脱六道,同证佛果。我今幸得为人,彼今不幸沦为异类畜生,六道轮回,沧海桑田,怎知明日我不会沦为异类畜生,彼亦可能超拔六道,成佛证果。我尚且希望恳求其慈悲度我,如今何敢轻慢甚且杀害之!  之三 众生与我 皆为眷属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伽经亦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  一切众生与我,无始劫以来,展转相生,皆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儿女。但因彼此业力深浅,果报不同,我今日幸而为人,彼不幸沦为异类,救之唯恐不及,何言杀害!  之四 众生与我 皆为怨家  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又云:“杀彼身命,或食其肉,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轮转,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一切众生与我,无始劫以来,展转相杀,彼固因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因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彼此怨怨相报,了无止时!  俗话说:“怨家宜解不宜结”,今生因缘际会,了知既造杀业必遭杀报,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之真理,固当尽力解怨释结,戒杀放生,庶几乎所有怨业消灭,且希盼所有怨亲与我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免受六道轮回之苦!  之五 转移命运浩劫的大运动  古云:“顺天则昌,逆天则亡。”“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戒杀放生,使天地万物,一切水陆众生,各得其所,优游自在,各乐天真,各尽天年,乃体解上天好生之大德,戒杀放生,使人人长养慈悲心肠,乃力行如来之大道!  当今世界战乱频仍,灾难横生,一下子台风、地震,一下子水淹、火灾,再加上国与国之间战备竞争,互相叫嚣,一旦核子战争爆发,人类文明将付之一炬!要知刀兵大劫,皆是人类累劫以来杀生无数所造成的共业所致。慈受禅师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解救之道,印光大师讲得明白:“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于此,力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  戒杀放生,在世风日下,人性泯灭的末法今日,实赖有心之士力行提倡。人人发大悲心,戒杀放生,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护生之诚,则世劫天灾,自可转移,重报轻受,转危为安,如无法避免,正可依此功德,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岂不快哉!  之六 如是因如是果  经云:“戒杀放生之人得二种福报,一者长寿,二者多福多寿无病。”印祖亦云:“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如是因如是果,戒杀放生替现在未来一切人断除了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苦因,更成就了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圆,夫妻偕老的善缘。使未来的人,生生世世,永不遭逢灾难痛苦,生生世世,长享福善快乐。有识之士,仔细思量因果循环,恩怨必报的道理,能不勉力提倡戒杀放生,愧为人矣!  之七 历代祖师之佐证  一、憨山大师放生偈: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 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 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与杀生 果报明如镜 放生又念佛 万修万人证  二、智者大师:  隋朝天台山智者大师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为放生池兼为渔者讲金光明经。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亘四百余里俱作放生池。有偷捕者,立即得祸。今之西湖乃大师所创之古放生池也。  三、永明大师:  五代时,师为余杭县库吏,屡以库钱买鱼虾等物放生,后坐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临刑面无戚容,人怪而问之,答云:将生极乐世界,岂不喜乎!王闻而释之。师自此出家为僧,终得成道业,后世尊为莲宗六祖。  四、莲池大师:  明朝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著戒杀放生文,广劝世人戒杀放生,并有莲池大师放生图解,谆谆告诫他人因果报应的真理,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后世尊为莲宗八祖。  之八 近代大德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提倡戒杀放生,不遗余力,尝言放生有十大功德,“极乐寺放生池疏”“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等诸多疏序中,篇篇皆言辞剀切,谆谆教诲吾人戒杀放生,因果必报之真理。  弘一大师亦尝言:“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  当今法界龙象之尊莲因寺忏公师父,在“放生仪规”中亦后记云:  “丙申春云卧病冈山,经久不愈。医药治疗、营养滋补,静摄调护,悉皆罔效、身心苦闷、不知所措。嗣承净业道侣慈悲劝谕,谓若提倡放生,与众行之当得早占勿药云云。云遂依劝言,先自放生,并向诸方提倡,经时不久,顽强痼疾霍然痊愈。”  之九 跋  末法式微,妖魔惑众,常谓戒杀放生乃无意义之愚行!希盼大家深切体思!佛陀打妄语否?智者、永明、莲池、印光诸祖师愚痴否?千万戒杀放生感应实证,古今历历,捏造否?倘能深体圣心,明白其间的真理,尚愿同俦身体力行并广为提倡,趁此人身难得之际宣扬此一伟大难得之大运勤。切盼!切盼!  放生十问  一问:为什么要放生?  答:简单地说,放生就是还债,还累劫多生以来我们所造无数的杀债。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吾人今生所造杀业已不可胜数,更何况累劫多生!  要知道有债必还,有罪必报的真理,思及自己通身杀业,不免惶恐愧作无地自容,怎能不及时深自忏悔,力行放生,以期偿报宿债于万一!  放生可长养自己慈悲心肠,悲悯众生,视万物生命如己出,如此则不复颠倒狂妄,不复再造杀业,不再积欠杀债,不再轮回受报!  二问:放生有什么功德?  答:放生功德广大,不可胜数,兹举其大要述说于下:  (一)无刀兵劫,免战争杀祸。  (二)长寿、健康、少病。  (三)免天灾横祸,无诸灾难。  (四)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  (五)多子宜男,所求顺遂!  (六)官禄亨盛,一帆风顺。  (七)合天心,顺佛令,物类感恩,诸佛欢喜。  (八)解怨释仇,诸恶消灭,无忧无恼!  (九)喜气吉祥,四季安宁。  (十)得生天上,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直可往生西方极乐国土。  三问:你们一边放生,人家一边捕杀,有什么意义?  答:放生有放生的功德,捕杀有捕杀的罪过。我们放生的人作自己的功德,人家捕杀的人造自己的罪过,人间世事皆相对存在,有善必有恶,有忠必有奸,总不能因为有恶人捕杀之罪行,我们便不作放生之善行吧!  就好像医生医治病人,总不能保证病人以后永远健康;饥荒赈灾救济,也不能保证灾民以后永远不受饥寒;工匠盖房子也不能保证房子以后永远不会损坏!世间万事皆是如此,为何独于放生一事却特别质疑呢?  现在的人对于个人名利当前之事,则鲁莽冲动,毫无顾虑,但对于行善放生,则千思万虑,百般挑剔,求其弊端,无所不用其极,真是颠倒啊!  四问:放生的生物,有些都已损伤,放了也未必可活,何苦浪费金钱?我看过有些放生的动物死在荒野,没有什么意义!  答:任何一种有生命的个体,均好生怕死,自有其求生的本能,伤残之人,落于荒郊野外,自有其求生之道,损伤的异类畜生亦然!  你只看到少数不幸死在荒野上的,你可曾想过还有更多更多的生物,经由放生的善举早已回归自己的家园,悠游自在,安享天年了!只是因为你没有看到,便可以武断地批评所有放生的生物皆死于荒野吗?  纵使放生之物命不幸而死,死也死得其所,死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犹千万倍幸于被人宰杀、被煎、被烤、被炸于锅鼎之中!  五问:人人戒杀放生,牲畜繁殖愈多,将来岂不成为禽兽世界?  答:蚂蚁、蚯蚓、昆虫,人类并不食用,任其自然繁衍,如今的世界有没有见到蚂蚁世界、蚯蚓世界或昆虫世界?放生物类在大自然的化育下,自有其生态调节与繁衍制衡。你现在杀生的恶业仍未能戒除,却一直在烦恼世界上畜生异类过多。就好像农夫尚未下田播种,天天便烦恼以后稻穗成熟,田地胀满不敷使用,杞人忧天,岂不可笑!  要知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当今世界上禽兽之所以多,正因为以前杀禽兽的人多所造成。因为人吃羊,羊死后为人,人死后为羊,死死生生,互来报怨,累世不已,正因此冤冤相报,互为畜生,所以为禽兽世界,若人人能戒杀放生,则畜生与我们怨业仇恨渐渐消弭,则必禽兽畜生渐减而人天福份增盛。“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古有明鉴,阁下试深自省之!  六问:我宁愿把放生的钱拿去救济赈灾,比较实际。  答:鳏寡孤独,贫穷苦难,戒杀放生之人亦当随分随力救济扶助。但鳏寡孤独,贫穷苦难虽令人悲悯,其命尚不至于速死,而物类畜生若不立行救赎放生,则马上被宰杀烹烤,而断命于人口腹之中。一为境遇可怜,命犹可存,一为千钧一发,命丧九泉,熟急孰重,显而立见。  要知道众生异类与我相比,佛性无二无别,但因无明业报而沈沦至此。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一佛子,诸佛皆大欢喜。所以救一众生,如同救一未来得度之佛,是以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戒杀放生之殊胜,由此可见,有识之士可不深思而免力行焉?  七问:异类众生千千万万,吾人放生怎么放得完?  答: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上天皆好生而恶杀,吾人处此五浊恶世,但当随分随力,尽自己能力随缘放生,要知道救一物命,已合天心且诸佛欢喜,更何况救众多物命!  至于千万异类放之不尽,实乃累劫宿世共业所致,吾人愧为博地凡夫,力有未逮,但发大慈悲心随缘放生,总不能因其太多而不解救于万一吧!  八问:以杀生为业的人,家庭子女都须要靠此赚钱养家糊口,今劝人戒杀放生,岂不断此人生计,爱畜牲不爱人,我不赞同!  答:养家糊口岂非一定要以杀生为业,要知道因果必报,丝毫不爽,因造杀罪,必受杀报,虽暂得衣玉食,而未来际千万劫受苦偿报,无有止期,实为得不偿失!且祸延后代子孙,杀生之人,可不慎思而及时回头乎?  九问:我曾看过一只海龟被放了又被抓,被抓了又被放,放放抓抓,有何意思!  答:这真是一只既罪业深重又福缘深厚的大海龟啊!因其罪业深重,所以被放生后又被抓入牢笼,因其福缘深厚,屡屡在被杀戮之际值遇善人搭救放生,逃过杀劫!  试想放生善人于此海龟身上,屡次于其将被杀害之际,救赎放生,活龟性命,亦同时免除欲杀海龟屠夫之杀罪,其功德何可计量!并且此种际遇之海龟亦为数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放生的海龟均得以悠游自在,安享天年,绝大部分被抓的海龟均无情地被杀害以供人类满足口腹之欲及赏玩之用。  捕者自捕,放者自放,放生乃无上功德,自当义无反顾,全力以赴,何必逡巡畏缩,推三阻四,断了自己活人性命的契机?  十问:请告诉我放生要注意那些地方?  答:放生是门学问,初发心放生人士可委托有经验的放生团体代放,并参加其放生活动,从中请教有经验的前辈们,渐渐地自己便可随缘随力放生,自行化他并广为提倡。  放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预订:  在不预先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去采买物类放生,以避免渔夫猎人商家藉此捕猎兜售。  (二)不固定:  不固定时间地点采买,不固定时间地点放生,总之避免有心人士藉此伺机敛财捕抓而祸及放生物类。  (三)多少不拘:  随个人发心,十元不嫌少,千万不嫌多,物命一条不嫌少,物命万千不嫌多,但求慈悲至上,心诚为要。  (四)授三皈依念佛:  放生前一定要授三皈依并予以念佛,因为“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今朝有缘放其性命,吾人更当发菩提心,愿物类众生永不再堕三恶道中,并得于今生报尽,来世为人,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最究竟的意义!  (五)细心周到:  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地广水深,适合物类生存之地域为愿则,放生是救命的行为,把众生当作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看待,尽量做到周全完备,庶几乎问心无愧才可以!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成语名称以防未然成语拼音yǐ fáng wèi rán成...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成语名称以防不测成语拼音yǐ fáng bù cè成...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成语名称以鱼驱蝇成语拼音yǐ yú qū yíng成...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成语名称以长攻短成语拼音yǐ cháng gōng duǎ...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