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标题

噶尔哇活佛:身心健康的法宝不在佛手中,而在自己手里

来源:药师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1-04 09:47:37
噶尔哇活佛:身心健康的法宝不在佛手中,而在自己手里 佛学独特的生死轮回观,以及面对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深深吸引广大信众,并对佛学起了虔诚信仰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佛学独特的修心养身健康观,早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于当今东西方世界热爱积极健康生活的人们一直向往,并为佛学极其推崇的一种潮流。 一、佛学对健康的理解 佛学对“健康”这两个字,有着自

噶尔哇活佛:身心健康的法宝不在佛手中,而在自己手里

佛学独特的生死轮回观,以及面对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深深吸引广大信众,并对佛学起了虔诚信仰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佛学独特的修心养身健康观,早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于当今东西方世界热爱积极健康生活的人们一直向往,并为佛学极其推崇的一种潮流。

一、佛学对健康的理解

佛学对“健康”这两个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佛学认为,既不受“无明”的牵引,又不被“三毒”烦恼,就是控制明显的贪、瞋、痴而处于放下后自然状态下的身体和心灵就叫“健康”。而拥有健康身体的前提条件,取决于是否拥有一颗不被痛苦和烦恼所侵扰的健康心灵。

\

藏医学同样也认为,经常被“三毒”烦恼所困扰,容易使人情绪压抑、意志消沉,从而很容易得风、胆、肝所引发的各类疾病,而这“三毒烦恼”与“三类病根”是相互对应关系,相互起作用而引发体内体外各类疾病,而心理不健康是招惹疾病的主要根源。

大家知道,积极的心理活动使人精神焕发、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消极的心态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欠佳,这些都跟人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而身体和心灵和谐统一,又与平时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

今天,不论是世界上的哪个民族,凡注重健康的人,都很注重养生,而养生的前提,无非就是养性,调身先调心,因为心与身、肢体与精神是一个整体,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平时,我们很少注意心理不健康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但传统医学则引用佛学对治疾病的方法,也就是外病内治、或内病外治的独特方法来治疗身体和心灵上的疾病,我们常说的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等道理,在佛学和藏医学里有着更完整、系统、全面的阐释,与中西医比较,佛学和藏医学只是对产生这些疾病的根源和对治方法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已。

二、佛学怎样对待“身口意”三门的健康

佛学认为,疾病是人生必有的“生、老、病、死”四苦之一,分为身病和心病两种,其中,大部分的身病都与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有关,因此它们都可以通过修行养心来预防和治疗。

佛学注重身、口、意“三门”,的调整,身就是我们的血肉之躯,口就是语言,意就是内心,这三层意思通俗来讲,一是如果身体素质下降,人就容易被疾病所缠绕,这样,健康的人生、幸福的生活、向往的工作、完美的事业都没有保障,修炼佛法为众生谋利,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平时要注意说话,“祸从口出”对人得罪、对自己家庭、工作、事业等关系都有损害;三是要修不好这颗心,如果心乱了,一切都将随之散乱。只要管好了身、口、意这“三门”,幸福的大门就随时向你敞开着,只是人们平时不注意,或者说,对“三门”的自控能力调整不够,所以就招致了很多身体上的疾病,而人的心灵所遭受的痛苦和烦恼,更是苦不堪言,这些方面我们都有更深刻的体会。

人能否活的健康,活的长寿,活的幸福,这当然与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但佛学更强调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始终起着决定性影响,藏区佛教徒的大量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佛教对居家普通信徒的要求,就是这一修行理念尽量贯穿到修佛的全过程,“身口意三门”要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

在“身”的要求上,经常要磕长头、转佛塔、数念佛珠、坐盘腿、练瑜伽,如果体力和精力允许,磕着等身长头朝圣远行是最有健康的身体修行;在“口”的要求上,人要少“恶口”,也就是远离闲言妄语和无聊废话,多读书、多念经、多念咒语,这样就能避免灾祸而积口功德;在“意”的要求上,更是极其严苛,比如看到别人的荣华富贵、才貌等高人之处,不仅不能产生嫉妒、傲慢等邪念,反而要以羡慕之心、随喜之心赞美他人,而且要真诚祈愿他人往后将越来越好。就这样想、这样说的时候,一切负面情绪就远离你,殊胜圆满功德就随之增加,身心的愉悦和幸福感就随之降临。所以,常怀一颗“菩萨心”,争当一名“菩萨行者”,是佛学修行养心的主要目的,也是广大信众做人做事、为人处世方面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

\

三、佛学健康观对当代的启示和作用

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从2500多年前首次讲佛学起,它对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对整个人类、对宇宙神秘世界的探寻从未间断过,尤其对人类肉眼能看得见的“身”,和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的深入探究。

今天,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心理医学专家对佛学的修行养心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佛学对人的“身”和“心”的关系精细观察,已经远远超过西方医学和西方心理学,对人的心灵如此精准地进行全方位解析并心理疾病的对治,只有超然的佛学智慧才能做到。

如前所述,对于历来信仰佛教的中华民族来说,健康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这两者不能分割开来,而要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才叫“身心健康”。

佛学注重修身养心,它以素食、节食、禁酒、净身、清心、断欲、凝神、静思为要求,通过“调五事”即调食、调睡、调身、调息和调心以及日常生活有关素食(包括不杀生)、过午不食、不饮酒、不淫等“四戒”或“八戒”为主要途径,进而实现身心的健康和协调统一。

这些修身养心实践,对每一个向往健康幸福生活的人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现代医学也充分证明了吃素、节欲以及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调睡调息对大众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由于受了佛学的影响,现代很多人都在闲暇之余磕长头、转经转塔、数念佛珠、打坐安心、练瑜伽等具有养生调心功效的活动。这些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一直就遵循着这样一种古老的养生传统,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四、向大家提两点建议

第一个建议,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想得到身心健康的法宝,这个法宝不在佛和神的手中,而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里。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有助于身心健康,有了健康,我们才会拥有幸福生活。前面所讲的佛学这种独特的健康理念,对现代人寻找健康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你们不妨对佛学这种充满正能量的健身活动做个尝试,让现代无处不在的健身运动,和佛学无奇不有的修身养心方式紧密结合起来,让两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每一个热爱健康的人们提供必要的身心健康方法。

第二个建议,为了身心健康,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佛教瑜伽功、打坐修禅等具有修身养心功能的身心健康方法推广到不同的人群和人种当中。值得一提的是,为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有效缓解长时间的学习给学生带来的身心疲劳,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把短时间的“打坐静心方法”代替为学生课间操,它惊人的学习效果被广大师生和家长所广泛认同和接受。

作为佛学传播历史最久远的中国,不论你身处高寒缺氧地区,还是像海南这样氧气充足的大海边,我们不妨对佛学这套修身养心方法做个普及,对我们每个人身心健康有利的积极养分充分的吸收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让传统养生文化独放异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健康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

仰拾俯取成语名称仰拾俯取成语拼音yǎng shí fǔ qǔ成...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

仰屋兴嗟成语名称仰屋兴嗟成语拼音yǎng wū xīng jiē...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

仰屋窃叹成语名称仰屋窃叹成语拼音yǎng wū qiè tàn成...

价增一顾 价增一顾

价增一顾成语名称价增一顾成语拼音jià zēng yī gù成...

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成语名称价值连城成语拼音jià zhí lián ché...

最新文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